十八书屋 - 言情小说 - 大唐第一公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6

分卷阅读276

    来,“亲仁坊有所宅子,原是准备修建公主府的,地方又大又宽敞,和令月的公主府离得近,你搬进去,姐妹俩正好有个照应。到时候等你出阁了,宅子还是你的。”

    亲仁坊的宅院是李治早就看好了的,奈何裴英娘当时想要离西市近一点,选了醴泉坊。亲仁坊那边就空置下来了。

    婚礼前挂上他和武皇后亲笔书写的牌匾楹联,赐一个武家别院的名号,就算是十七从武家出嫁。

    裴英娘瞪大眼睛。

    亲仁坊位于朱雀大街第二街,和宣阳坊相邻,东南接东市,南临永宁坊,毗邻皇城,繁华地带,寸土寸金。

    坊内宅院深深,住的基本上是名门望族。

    李治给她一所永安观还不够,还在亲仁坊为她留了一座宅院?

    公主府可不是一套房产那么简单啊!李令月的公主府占了里坊的四分之一,亭台楼阁多不胜数,殿宇巍峨堂皇,她闲着无事时,能在园子里跑马。

    宰相们合族聚居,几百人口居住的宅院全部加起来,没她的公主府一半大。

    李治为裴英娘选好的公主府,少说也得有几百间房子,打着武家别院的旗号,但住的肯定只有她一个人,住得过来吗?

    李令月长叹一口气,大为可惜,“如果英娘能常住亲仁坊就好了,我们俩可以天天见面。”

    裴英娘还没开口呢,李令月已经替她接受李治的馈赠了。

    她正想开口推辞,李令月猜到她要说什么,揪揪她的脸颊,“你别怕。除了公主府,我还有好几所别院,城外的别墅就更别说了,我根本记不过来。你这几年帮阿父和我充盈私库,阿父给什么你都当得起。再说了,你的品阶还在,排场当然要气派一点。”

    裴英娘使了点心眼,每季度所得收益,除了部分上缴国库以外,还分出一部分直接进献给李治和武皇后。

    至于李令月的那一份,除了红利以外,阿福每次出外差,会带着公主府的家奴一起出行。李令月喜欢一切热闹喜气的东西,衷情珠宝玉石,她的家奴在几个波斯胡人的带领下,专攻玉石生意,利润极其丰厚。

    李令月觉得把亲仁坊的宅院给裴英娘正好,“宫禁森严,以后你要是和八兄吵架了,去哪儿找娘家人给你撑腰?万一你们半夜里吵起来呢,总不能在宫外苦巴巴守一夜,等着阿父接见你吧?你得像我一样,有座可以自己做主的宅院,不高兴了,回亲仁坊住,让八兄一个人在相王府耍威风。”

    李治听了这话,斩金截铁道:“不错!就这么定了。”

    “武家那边的宅子我去过,以前主院空着,现在住满了,哪挪得开地方?还是另外设一座武家别院方便。”李令月道,“阿娘那边我去说。”

    父女俩越说越高兴,越说越觉得这个主意绝妙。

    李令月等不及宴散,催促李治早些下旨。英娘和她做了邻居,她以后不会寂寞啦!

    一个是坐拥天下的皇帝,一个是挥金如土的公主。

    裴英娘说不过他们,挑挑眉,扭头看一眼李旦。

    刚转过脸,就撞进他暗沉专注的视线里。

    她坐的席位比李旦的高,居高临下看他,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以后就要和他耳鬓厮磨,以夫妻之礼相处……

    殿前的歌舞仍在继续,裴英娘决定先不告诉李旦亲仁坊的事。

    随时预备回娘家,受委屈就常住亲仁坊,几个月不回家什么的,还是不要让他知道比较好。

    第124章 一百二十四

    李治一纸诏书颁布, 工匠们立刻忙活起来, 礼部侍郎亲自前去亲仁坊督办工程。

    李令月天天打发人去查看修缮宅院房屋的进度, 派人上门催裴英娘早日搬家,“你早点搬过来,我想找你说句话, 不必等人跑一趟, 套上车走几步, 一转眼就到你家门口,再方便不过了。你快搬过来!”

    她心急也没办法, 屋子要重新粉刷风干, 暂时住不了人。

    这一日天气转凉, 落了场微微细雨, 帝后二人在含凉殿泼墨挥毫,各作一幅字,命人送到永安观。

    此时不论是不是过年时节, 都没有贴对联的习俗, 门前只挂桃符辟邪。但是近几年渐渐兴起贴一对联句在门边, 以示吉祥。

    裴英娘灵机一动,让工匠把帝后的墨宝镌刻在亭台楼阁之间,加上卢雪照那帮文人的诗赋排偶句,满园都是锦绣文章。

    门外则贴上大红对联,书坊造出来的劣等纸回炉重造一番,可以拿来当对联使嘛!

    不出半个月,第一批红纸售卖光了。

    当然, 大户人家不屑和平民百姓争红纸,他们要用最贵的洒金纸,另外他们也请工匠雕刻门联,镶金砌玉,怎么奢侈怎么折腾。

    整整一个月,往永安观送礼的人流没有断过。

    亲仁坊的宅院布置好了,裴英娘准备搬迁。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越来越冷,池子里的莲叶也枯萎了,府中开始陆陆续续收拾大件的行李。

    后院栽有几棵高大的柿子树,柿子早就熟烂,天天有鸟雀飞过来啄食。

    忍冬领着仆妇摘下几枚绵软柿子,洗净送到裴英娘面前,“好歹也是住过的地方,娘子尝一尝院子里的柿子。”

    裴英娘一边吃柿子,一边翻看礼单,看到一个韦字时,眉头微蹙,“英王府的韦孺人也送贺礼了?”

    忍冬和半夏不知道外边应酬的事,叫来长史。

    长史答道:“不是韦孺人,是韦家。”

    韦沉香很谨慎,作为李显的孺人,她越过赵观音给裴英娘送礼,肯定会被人指责。

    她没那么做,让娘家代她送上厚礼示好,别人说起来只会提韦家,不会想到她身上。

    韦家送的礼物是一车蜀锦,匹匹色彩鲜明,富丽堂皇,价值不菲。

    蜀锦是剑南道每年进贡的贡品之一,韦沉香的父亲此时正在蜀地任职。

    韦家没有做出什么不合时宜之举,送礼也只是寻常富贵之家的人情往来。

    长史挑不出错来,自然不能拒绝韦家的礼物。

    二话不说赶出去,会坏了裴英娘的名声。

    听完长史的解释,裴英娘没有细究。

    韦家的打算她能猜到,赵观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