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玄幻小说 - 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在线阅读 - 第36章 新朝廷 新架构的初步考虑

第36章 新朝廷 新架构的初步考虑

    朱由检沉吟一下,说道:

    “在变革真正推行完成前,需有一过渡时期。

    “在此时期内,朕初步的考虑是让陈仁锡担任内阁首辅,温体仁、徐光启、熊明遇也入阁办事。其他添补阁员,可再商议。”

    朱由检不是没考虑过让徐光启担任首辅。

    但徐光启毕竟年事已高,而且还要操心推广格理学以及修历方面的技术事务,不宜再压上过于沉重的担子。

    而温体仁风格过于生硬,担任首辅容易招来太多怨恨。

    陈仁锡年龄较轻,精力旺盛,知识广博,人品端方,目前也没什么仇敌。

    尤其是他和皇后还有师生之义。

    如果自己有事情离开朝廷,朝中让皇后暂时主持的话,他也容易配合皇后辅佐。

    陈仁锡听说皇帝给自己安排的是首辅之位,眼中光芒闪动。

    他尽管修养极好,但对此依旧不能完全无动于心。

    要知道担任首辅,可以说是明代文人读书进入仕途的最高成就了。

    更何况眼前皇帝指派的首辅,那是要推动天翻地覆的大变革。

    更是可以名垂青史。

    所以尽管陈仁锡脸上表情淡然,但眼中光芒终究还是没能掩饰住他内心的激动。

    温体仁则是眸子里微露失望之色。

    但这失望之色也一闪而过。

    他是一个务实的近于冰冷的人。皇帝没有让他当首辅,他当然觉得有些遗憾。

    但当次辅,和那些满口虚言浮论,高谈仁义的伪善君子,照样能干上一把。

    他还是觉得有些兴奋的。

    徐光启则是真正的淡然。

    他年龄已高,在仕途上本就没有更高的野心。

    他真正醉心的是学术科技和军事。

    次辅的位置已经足以让他在这些事情发挥重要作用。

    熊明遇听说让他入阁,却也颇为满意了。

    历史上熊明遇曾经升迁到兵部尚书的要职。

    不过由于他过于偏向招抚,导致处理登莱兵变上严重误事,后来还是被调任闲职了。

    类似熊明遇这样博学多知,眼界开阔,但又有些书生迂气的人才,朱由检觉得把他安排在内阁里,作为参谋辅助,还是更好的选择。

    朱由检继续宣布其他人的任命。

    “徐尔一有识人之明,可担任吏部尚书”

    “王徵精通器械制造设计,可担任工部尚书。”

    朱由检说到这里向王徵看了一眼,嘴角弯起一个弧度。心想

    “王爱卿,你的助手,工部侍郎,朕都给你准备好了。”

    他心中的想的当然是宋应星,不过现在宋应星还没到,自然也不必对王徵说了。

    王徵不知道朱由检内心活动,见皇帝对自己看了一眼,以为是陛下对自己特别看重。

    心中感动。

    陛下真是自己的知己。

    自己迷醉于机械设计,被许多同僚嘲笑过是个痴人。

    说一个堂堂进士文官,竟然自甘于和工匠同流。

    皇帝却能知人善任,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当工部尚书。

    朱由检接着继续说道:

    “李之藻国子监祭酒,负责改革国子监”

    明朝的国子监相当于两汉的太学。

    不仅是国家最高学府,同时也承担管理天下学校教育的职责。

    李之藻精通西学、算学,由他担任国子监祭酒,改变学校的教育内容重文轻理的局面是合适的。

    朱由检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徐光启、陈仁锡、李之藻、熊明遇四人对科举变革的具体内容和规划,现在就可以开始考虑。”

    “朕的初步打算是四书仍是童生必背必考,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尚书五经你们摘取精要汇成一本,供童生学习。”

    “此外算学、几何、兵法内容也必须加到童生学习考核范围,内容由徐光启和李之藻、熊明遇负责编写。”

    “还有诸子百家的内容,也可以适当汇编精简,加入童生考试之中。”

    他说到这里,看了一眼陈仁锡:

    “陈爱卿,你写的《诸子奇赏前集叙》中说:

    ‘以六经收诸子,不若以诸子返六经。强其所厌,不若用其所喜。夫诸子,多救时之人也。然六经治未病;诸子,治已病。六经,治百世之病;诸子,治一时之病。’

    “确实是精辟之论”

    陈仁锡倒是没想到皇帝连自己的这篇文章都看过,连忙谢道:

    “陛下过奖,惶恐惶恐。”、

    朱由检一挥手道:

    “陈爱卿不必过谦,你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如今天下正是已病之时,诸子学也属有用。

    “你对诸子熟悉,精简诸子百家内容,编成读本,作童生考试之用,这个任务就由你来主持。这工作,你现在就可以准备了。”

    陈仁锡恭敬领命。

    朱由检继续说道:

    “考中秀才之后,乡试考举人便应当分科。朝廷礼部、工部、户部各需专门人才。考这三部者可以无需测试箭法、武艺、兵法。可以分科考礼学、工匠营造类知识、度数会计’

    “若是考刑部、兵部、吏部和地方官员则需考兵法、武艺、练兵技能。”

    “翰林院可分成文学院、经史院、格理院、货殖院、国政院、兵学院等等。具体如何,以后再商定”

    “凡会试考进士,未经军事考核和三年当兵历练之举人,中了进士,也不得入刑、兵、吏三部,不得为地方长官,不得入国政院、兵学院翰林,将来不得入阁。”

    徐光启、陈仁锡、李之藻、熊明遇四人对朱由检说的话,一一记下。

    旁听到这里,方以智怦然心动。

    皇帝说的这许多变革,科举分科,翰林院分类,正契合了他少年时代就有的许多想法。

    如果这些变革,真的落实,那大明各类有用人才,将十倍百倍于现在。

    他不是傻瓜。

    虽然刚才说的天子所行应光明正大,万事都应布告于众人,是发自内心。

    但他毕竟也耳闻目睹过舆论对立产生的乱象。

    许多变革,一旦公布出来,必然引起激烈反对。

    不同意见者,甚至反目成仇。

    掣肘破坏,往往让本来有益的举措,都不了了之,无疾而终。

    只是平日念及这些问题,就一掠而过,并未深入思索。

    此时旁听了皇帝说的这些变革措施,这种矛盾陡然在心内变得尖锐起来。

    既衷心希望这些变革能落实,但又觉得若真的推行下去,必然有强烈反对。强行推动,又与素来约束君主的理念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