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都市小说 - 我为中华修古籍在线阅读 - 第19章

第19章

    柏辛树还不知道,自己在左佑佑心里已经变成了清贫高尚的化身。沿着狭长的小巷子,财富大厦的镜面墙壁把下午的阳光刺眼地反射在他身上。

    柏辛树伸出手挡住眼睛,站在巷子口,克制地感叹:

    以前这里,两边都是旧书店。

    几人站在巷子口,看着眼前车水马龙。无论是柏辛树还是简行舟,都没有打开叫车软件。

    视金钱如粪土的知识分子连车都打不起!左佑佑通情达理的想,没关系,我可以坐地铁!

    她满怀怜爱地掏出了自己的地铁卡,回忆了一下卡里的余额。

    非常够,甚至可以替清贫高尚的老大刷卡。

    地铁卡上挂了一个小草莓玩偶,在她的手上晃来晃去,分外有存在感。

    就在左佑佑脑中幻想替柏辛树刷地铁卡的霸气瞬间。

    我们不用坐地铁。柏辛树说。

    嗯?左佑佑抬起头。

    柏辛树指着前面,语气平淡:我的藏书室就在前面,走过去几步路。

    左佑佑顺着他的手看过去

    那里是一线城市寸土寸金的地段,每平米房价大概在十万出头。

    左佑佑手一抖,不小心把地铁卡上的小草莓拽了下来,咽了下口水。

    等左佑佑跟着柏辛树走进某豪华小区的时候,内心已经麻木了。再看到柏辛树买下面积最大的相邻两套打通的时候,她的内心毫无波澜。

    老大,您平时都住在这里吗?

    并不,这里纯粹用来藏书。

    左佑佑麻了。

    年轻而清贫的知识分子?

    对不起,年轻而清贫的只有她自己。

    可左佑佑不明白,老大如果不是个年轻而清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坐地铁呢?

    他不是应该坐一辆加长林肯上下班,司机戴着白手套呼唤他为少爷,穿满身奢侈品,身边围绕着小明星吗?

    左佑佑上看下看,都没办法把柏辛树和电视剧中的有钱人联系起来。

    到了。柏辛树打开门。

    左佑佑睁大双眼。

    两套打通的大房里没有任何刻意修饰的痕迹,陈设简单,满满的书柜半旧。所有的藏书,依据经、史、子、集排序。

    老大,这这这都是您的藏书?左佑佑环顾四周,倒吸一口气。

    倒也不是。柏辛树想了想,有一部分是我父亲的收藏。

    左佑佑突然灵光乍现。

    她懂了,老大这是

    家道中落!!!

    左佑佑迅速脑补了一出家道中落大戏:儒雅富商家道中落,郁郁而终,留给儿子的只有两栋市中心豪宅和一堆藏书。然而住在一线城市的市中心,衣食住行都贵,儿子负担不起这样的开销,但是又想保留亡父的痕迹,所以苦哈哈地选择住在郊区,日常靠地铁

    逻辑通√

    左佑佑被自己的脑补感动极了,看向柏辛树的眼神中又带上了怜爱。

    柏辛树:?

    柏辛树感受到左佑佑投来的慈爱目光,不知道她刚给自己安排了一出苦情大戏,面露疑惑。

    第11章 宋版书的颠沛流离

    他带着左佑佑和简行舟两人简单参观了一下。

    这是《和陶诗》。左佑佑指着眼前书柜中毫不起眼的一本,说话都结巴。

    是其中一册。柏辛树意外地看了左佑佑一眼,你知道《和陶诗》?

    陶,指的是陶渊明。

    和陶诗,指的是晋代以后诗人们对陶渊明诗歌的追和。陶渊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很大,因此,追和陶渊明诗歌的人,不仅仅局限在国内,更有大量朝鲜人、日本人。

    知道,太知道了。左佑佑目不转睛。

    左佑佑每个季度都对接拍卖行,深知《和陶诗》的价值。如今,这本书就摆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

    这不是做梦吧?

    见左佑佑隔着玻璃,死死盯着《和陶诗》,小狗眼瞪得溜圆,柏辛树忍不住笑了笑,打开书柜,从一沓一沓古书中抽出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放进左佑佑的手里。

    看看。他温和地说。

    左佑佑万万没想到柏总这么随意就把古书递到她手上,瞬间手忙脚乱,恨自己没能焚香沐浴,抖着手几乎接不稳:苏东坡!老大,您这本竟然是宋版苏诗!

    最有名的和陶诗人,便是苏东坡。

    柏辛树所藏的《和陶诗》,是宋代嘉定六年所刻的苏东坡诗集,也是如今留下最早的苏诗刻本。

    刻本,指的是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在宋代发展到顶峰,各方面都达到了精美的工艺水准。同一本书,会随着历代翻刻,而产生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最后产生许多谬误。

    而宋版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因此,相比于后代的翻刻,宋版书更加真实准确。

    宋版和陶诗在手,左佑佑一时间也不想说话了,她急切地跑到一边的桌上,轻轻翻开,露出里面被火烧过的残页。

    百年前的火,如今也烧灼在左佑佑的心头。

    和传闻中一样,这就是真正的宋版《和陶诗》!

    去年,拍卖行有一套宋版书出手,便是左佑佑写的文案。她专门查过资料,宋版《和陶诗》曾经被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弟弟揆叙所收藏,后来被翁方纲所藏,又辗转到晚清收藏家袁思亮手中,最后袁家藏书楼失火,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