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 初唐峥嵘 第629节

初唐峥嵘 第629节

    “怀仁?”李渊呆了呆,“是啊,朕倒是忘了怀仁!”

    李世民不动声色,“杨文干者,不过小贼,以怀仁击之,实是杀鸡用牛刀。”

    虽然刘弘基、张平高都是元谋功臣,就是李世绩、黄君汉的资历也还算深,但在军中的威望,在朝中的地位都远远不能与李善相比。

    如果召李善,那他肯定是援军的主将。

    “怀仁曾言,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李渊摇头道:“更何况怀仁亲卫颇为骁勇,其中多有良将。”

    最重要的是,在李渊看来,魏嗣王李怀仁,这是自己的嫡系。

    当然了,又一次出京避暑,又一次可能遭遇危机,李渊难免会想起去年在最危险的时刻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个身影。

    刻骨铭心啊!

    就在事情议定,在李世民、柴绍准备退下的时候,有宫人来报,长孙无忌求见。

    李渊看向了儿子,李世民也是一脸的茫然……长孙无忌不在朝中任职,甚至都不是天策府属官,只在秦王府担了个闲职而已,按道理来说,都没资格觐见。

    李渊沉吟点头,片刻后,长孙无忌面色肃穆的走进殿内,身后跟着一个身穿青衫的中年文士。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举告(下)

    对于长孙无忌身后这个中年人,李世民一点印象都没有,但他敏锐的发现,虽然大舅兄面色肃穆,但嘴角眼中却透出了几不可辨的喜色。

    “拜见陛下,拜见秦王。”

    李渊抬抬手,“辅机何事觐见?”

    长孙无忌看了眼身边的中年人,正色道:“此人突从长安至仁智宫,声称有大事启禀陛下,臣不敢停歇,即刻带至御前。”

    这种话,傻子都不信,随随便便来个人,长孙无忌就敢将人带到李渊面前?

    李渊也懒得想这种小事,“说!”

    中年人拜服在地,“太子意欲谋反,草民偶尔探知,疾驰而至……”

    “不说真假,你是何人?”秦王打断道:“何以知晓东宫密谋?”

    “在下杜凤举,京兆杜氏南曲旁支。”杜凤举回道:“草民于长安外长乐坡处,窥见东宫属官运送铠甲、军械……”

    李渊一边听着,一边忍不住打量着李世民,不经意间眉头微蹙,京兆杜氏南曲,杜如晦、杜淹均是天策府属官,前者更是二郎的心腹谋士。

    李世民越来越觉得诡异,偶尔窥见……所以就跑来密报太子谋反了?

    往好里想,这是意欲攀附,从龙之功;往坏里想,这是构陷太子。

    好吧,虽然之前已经有桥公山举告太子谋反了,这位杜凤举火上添油,看上去已经是证据确凿,但实际上却留出了令人浮想联翩的留白。

    果然,李渊也并不相信杜凤举的这番话,径直问道:“何人指使?”

    杜凤举坦然道:“草民窥见铠甲,后询叔父执礼公,才赶赴仁智宫,以防有变。”

    李渊嘴角微撇,看向了长孙无忌,杜凤举没有去找堂兄杜如晦,却找到了长孙无忌……李渊很清楚这位在二郎手下充当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李渊想起两年前李善曾经对长孙无忌的评价,此人阴诡。

    果然是留在长安的杜淹,李世民在心里反复桥公山、杜凤举连接不断的举告太子谋反,这件事太诡异了,自己并没有任何动作,顶多只是防御而已……封伦、杜淹在长安到底在做什么?

    李渊的视线再次投在了李世民的身上,杜凤举的举告,让他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会不会是二郎出手构陷?

    毕竟二郎这一次随驾避暑仁智宫,除了唐俭、宇文士及等要留守处理朝政的重臣之外,其他大部分的人都带来了,特别是天策府属官,全都带来了……只有记室参军杜淹留在了长安。

    而偏偏是杜淹的侄儿跑来举告太子谋反,李渊也渐渐有一种颇为诡异的感觉……秦王一脉、东宫门下,同时来举告太子谋反。

    似乎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就能废太子,让秦王入主东宫……但身为上位者的李渊,那种天然的警惕性再次攀上心头。

    是的,我是想废太子,我是想易储,但这不是二郎用这种阴诡手段的原因。

    说白了,借用后世的一句台词,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殿内安静了片刻后,李渊的视线重新落在了杜凤举身上,“长安可有异动?”

    “草民不知。”杜凤举吞吞吐吐的说:“不过坊间有童子传唱……”

    童谣在古代,是有独特地位的,很多时候被视为征兆,最典型的就是后汉末年,洛阳童子传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喻董卓凌国后又败亡。

    很难说这种童谣到底是提前出现的,还是后人杜撰的,但当权者对这种近乎于谶言的童谣都很重视。

    就在十年前,或者七八年前,或者更早一些,或者略晚一点,也有类似的童谣,是一首《桃李章》。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民间也有如“杨花落,李花开”类似的传言,反正李善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不过那时候洛阳虎牢之战已经落幕,很难说这种传言的来源。

    李渊面如寒霜,声音略有些低沉,“念来听听。”

    “房陵王,十八载,归黄泉,子嗣绝。”

    李渊第一时间转头看向了儿子,而李世民的视线也在第一时间投向了父亲,父子俩的视线在空中汇集,交换了个眼神。

    所谓的房陵王指的自然是李渊的表侄,李世民的表兄,前隋太子杨勇,这位倒霉的太子坐镇东宫正是十八年。

    杨广在仁寿宫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已经被降为长宁郡公的大哥杨勇,之后杨勇九个儿子,无一善终,子嗣断绝。

    李世民微微摇头,李渊微微颔首,他心知肚明,这应该不是二郎放出来的。

    如今的局势其实已经比较明朗了,他日秦王入主东宫,太子李建成被废后……是生是死不好说,但至少子嗣应该不会断绝,毕竟与原时空不同,李世民不是通过政变的方式登上皇位的。

    就是李世民心狠手辣如隋炀帝杨广,也没有必要在这时候放出这种风声……就算是杨广,也是在杨坚病逝之后,才对杨勇及其子嗣动手的。

    李渊心想,这应该是大郎自己放出来自保的。

    而李世民却在心里琢磨,或许这是大哥自己放出来……作为起兵谋逆的借口的。

    没办法啊,一旦被废,自己身死,而且子嗣都要被斩尽杀绝……所以我只能无奈举兵了。

    “父亲,还是先遣派信使去京兆,召任国公、萧国公率兵护驾。”李世民抓住最关键的一个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刘弘基、张平高带兵抵达凤凰谷,那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李渊点头答应,吩咐宫人传召中书令杨恭仁,中书舍人崔信,在这种关键时刻,不需要门下用印,但中书省这边是要留档的。

    长孙无忌是有些懵懂的,他并不知道在杜凤举之前,被杜凤举作为证据举告的桥公山正站在殿角落处,用颇为佩服的视线打量着他。

    秦王果然了得,安排了不止一批人手,先有举告,后有人证。

    而李世民打量着长孙无忌的视线却带着狐疑,他现在很确定是封伦、杜淹在搞东搞西,但不确定长孙无忌在其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因为这位大舅兄等不及了吗?

    但即使等不及,也应该与我商议,由我来做决定!

    片刻后,中书令杨恭仁与中书舍人崔信均脸色微变,迅速铺开纸张,崔信挥笔拟诏,就在这时候,第三波到了。

    宫人疾步入内,禀报道:“陛下,东宫太子洗马魏征请见。”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蹊跷

    整个仁智宫都有躁动了,刚开始的桥公山、杜凤举还稍微好一点,毕竟没什么人认识他们,但身为太子心腹幕僚的魏征,熟人就多了。

    凌敬面无表情的站在窗边,想着刚才的魏征以艰难而迅速的姿势一路小跑,怀仁送来的消息无误,真的是今天,不过大半个时辰,已经连续三波了。

    此时此刻,翠微殿内的魏征都已经维系不住站姿了,李渊不得不让宫人搬来个胡凳。

    其实昨日已经有东宫使者抵达仁智宫,是太子舍人卢宏,如今卢宏还在凤凰谷,但信使昨日就启程赶回了长安,魏征昨日提前出了长安,在三原县歇脚,得信使回报后,一路疾驰抵达凤凰谷,此刻累的两条腿都已经站不住了。

    看了眼角落处的桥公山,魏征径直道:“陛下,此僚深受太子隆恩,却是背主之人,请陛下斩其首级。”

    魏征不认识杜凤举,但看到桥公山的那一刻,已经做出了判断……这厮果然是来仁智宫举告了。

    李渊不自觉的瞄了眼李世民,事实上杨恭仁、崔信、柴绍等人都转头去看李世民了……所谓背主,背叛东宫,那只能是秦王的人了。

    李渊觉得有些头痛,接踵而来的突发事件,各种线索,各人的背景,以及两个自己也看不穿心思的儿子,让他心力交瘁。

    “玄成细述之。”李渊指了指胡凳,“坐下说。”

    魏征坚持再次行礼拜谢后才坐在胡凳上侃侃而谈,“今日,臣愿剖心而述。”

    “陛下晋阳起义兵,得天下之望,秦王殿下定关中、陇西,复河东,中原一战擒两王,军功盖世,自古亦少见,必定留名青史。”

    “太子入主东宫多年,辅佐陛下处置朝政,但无奈于秦王之进取,不得不有所自保,故设长林军,亦曾命心腹运送军械、铠甲至坊州刺史杨文干。”

    李渊越来越觉得这件事诡异异常了,好吧,先是东宫属官来举告太子谋反,然后秦王一脉也来举告太子谋反……而太子的心腹幕僚疾驰而来,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场白。

    魏征这番话的意思无非是在说,太子运送军械、铠甲给杨文干,针对的不是李渊,而是李世民……魏征显然是打过腹稿的,为此还特地将长林军拿出来做例子。

    毕竟,当年长林军就是李建成在李渊的默许下组建的。

    虽然说如今的局势,以及李渊与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之间的关系与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但其中的缘由却是不能摆到明面上的。

    李渊叹了口气,微微点头,“桥公山举告太子谋反,使坊州刺史杨文干起兵谋逆,玄成亦知晓此事?”

    “约莫猜到。”魏征扬声道:“杨文干武德六年出任坊州刺史,东宫一脉唯其一人在关中出任州府主官,自那时起,东宫每隔一段时日就会运送军械、铠甲至坊州……”

    李渊突然开口打断道:“军械由何而来?”

    魏征犹豫了下才道:“少府。”

    少府在唐初拥有不小的权柄,与民部、兵部、军器监、将作监、司农寺、太常寺都有权责上的重叠,最典型的就是矿山开采、打制军械,按道理来说是民部、军器监的范围,但目前都是少府管辖的。

    而如今的少府监是庐江郡王李瑗,绝对的东宫一脉。

    李渊脸色不是太好看,“继续说。”

    “是。”魏征舔了舔发干起皮的嘴唇,“此事由太子殿下心腹尔朱焕主持,桥公山乃是副手。”

    “如今陛下在坊州仁智宫避暑,太子会傻到往坊州运送军械、铠甲,并命杨文干起兵谋逆吗?”

    “太子无秦王在军中的无上威望,杨文干无天策府如云名将的勇武,但太子不会傻到自寻死路。”

    说到激动处,魏征强忍疼痛,霍然起身,道:“桥公山瞒着太子,暗中运送铠甲、军械出长安,尔朱焕察觉后告知太子,当是时,已然落幕,难以出城,殿下命臣驱马疾驰赶制仁智宫。”

    魏征戟指盯着桥公山,叱骂道:“行此阴诡手段,构陷太子,又是背主之人,陛下难道不应该斩其首级吗?!”

    李渊目光幽深,在心里沉思,但一时间理不出什么头绪来,而桥公山已经两股战战……如果秦王这一次不能入主东宫,那自己只怕难逃一刀。

    而李世民却转头盯着长孙无忌,这件事太蹊跷了,封伦、杜淹同时使了手段,而且桥公山、杜凤举两人是几乎同时赶到了仁智宫举告太子谋反,但封伦、杜淹之前在天策府内没有直接来往,也没听说这两人有私谊。

    而且桥公山来举告太子谋反,尔朱焕却向太子举告?

    长孙无忌已经完全懵逼了,封伦、杜淹的计划他并不知道,但也欣喜,只是没想到谋划却是这般漏洞百出……尔朱焕为什么会突然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