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 初唐峥嵘 第267节

初唐峥嵘 第267节

    裴世矩立即确认了,崔信不仅知晓内情,更有意将女儿许配给李善……否则崔信的反应不会这么迅速,这么果决。

    老子儿子都一个样,不要脸!

    哎,李善要知道裴世矩这么想,肯定跳脚吐这老货一脸的口水……李德武那才叫不要脸,我这叫天合之作!

    虽然最早时候李善也想过不和门阀望族联姻,但最终却发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娶个平民女子,母亲不会同意,朱玮、凌敬不会同意,平阳公主不会同意,甚至圣人李渊和李世民都不会同意。

    既然如此,那就要挑个好的……可惜姓李,出身成纪,无论如何也不能尚公主,不然李善觉得等等李世民的女儿也不错。

    选择崔小娘子,一方面是因为芙蓉园一事,天合之作嘛,一方面是因为崔小娘子在父母之前的决然,这让李善也不禁佩服。

    除此之外,天下顶级门阀中,唯一和李善起了重大冲突的就是清河崔氏……斩崔帛头颅一事,能让李善在这门婚事中提前划出一道线,尽量保证自身的独立性。

    至于十一岁的崔小娘子虽未长开也花容月貌……李善完全没考虑过。

    各种念头在裴世矩脑海中打转,他缓缓的将奏折塞到了最下面……自己过目的奏折,陈叔达是不会拿走的。

    慢慢踱步出了门下省,裴世矩径直回了家,心里反复在琢磨,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

    需要等等,再等等。

    而且,需要找一个人顶在前面……关于这一点,裴世矩已经有了人选。

    反正今日老夫只说了天子或能遣派近臣招抚,是陛下和中书令杨恭仁点了崔信的将……明面上和老夫可没甚干系。

    这一晚上,裴世矩这只老狐狸想了很多很多,但崔信却没想那么多,甚至正在大发雷霆。

    午后被中书令杨恭仁叫去交代,之后又入宫觐见李渊,后者频频赞誉李善,一旁的平阳公主和李建成尽述其功……崔信当时脸就黑了,这是逼我将女儿嫁给李善啊!

    出了宫,崔信送了信回家,自己找了几个同僚打听了下……脸更黑了。

    “父亲。”

    看着盈盈下拜的女儿,崔信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为了女儿,还真不能说出实情……说什么《陋室铭》叙其心志,那个小王八蛋压根就是在撒谎!

    “怎么会是郎君往边塞?”张氏皱着眉头让下人端来刚刚烹好的茶。

    崔信抿了口茶,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总不能说是陛下为施恩李善,两家联姻刻意为之吧。

    “六弟、七弟,还有小房那边在长安的随从亲卫都召集过来护佑郎君,约莫百多人,只是大都未曾上阵。”张氏迟疑道:“小房那边倒是提议,请东宫遣派卫士……”

    “不必了。”崔信端着茶盏摇头道:“此次赴马邑,尚有代县令李善。”

    “李善?”张氏呆住了,“他去作甚?”

    崔信瞥了眼妻子,“苑君璋来降,李善实有大功,圣人青眼,如何能坐视大功旁落?”

    张氏隐隐听出了点味道……丈夫此去,还是沾了李善的光,或者说是圣人刻意为之的。

    崔信继续说:“淮阳王如今率大军驻守代州,怀仁与其乃是至交,无需外借护卫。”

    张氏能听出点,而崔小娘子毕竟年纪太小,完全听不懂,只知道父亲此次前去,李善伴其左右。

    将女儿赶回去,张氏低声问:“圣人有意……”

    崔信知道妻子在问什么,犹豫片刻后微微点头……以今日李渊的态度来看,他日李善回京,李渊很有可能为两家赐婚。

    夫妻叙话半响后,崔信踱步去了后院女儿闺房,刚进门就看见桌案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出门用的百宝囊,有小巧精致的茶具,不由心中一暖……还是女儿贴心啊。

    “为国事赴边塞,还请父亲途中留意自身,勿使家人担忧。”

    “无妨无妨。”崔信刻意呵呵笑道:“更何况即使偶感风寒,尚有怀仁妙手。”

    其实崔信也知道这是扯淡,他一直刻意留心打探李善的消息……这位虽然救了平阳公主的性命,但实际上并不擅长寻常病症。

    崔信低头看着桌上女儿准备的行礼,忍不住摇头道:“其他也就罢了,此去北地,携带茶具作甚?”

    崔小娘子双颊微红,“听表兄提过,李郎君平日少饮茶,非精美茶具不饮,还请父亲……”

    崔信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抬起头看向天花板,眼神呆滞,觉得鼻子微微发酸。

    第四百零六章 长安行(终)

    日月潭。

    苑孝政恭恭敬敬的向端坐在上首位的朱氏行礼,一旁的凌敬捋须微笑,心想怀仁倒是眼尖,挑中了这个没什么潜质,但很有用的棋子。

    李善在来信中专门提到了不要让苑孝政和东宫、秦王府来往,凌敬知道李善在担心什么,索性将苑孝政从鸿胪寺接到了日月潭……师徒名分,谁都挑不出理来。

    更何况,诸事议定,苑孝政这两日就要启程了。

    坐在旁边的除了苏定方之外,还有赶过来探问李善近况的李楷和王仁表,其他人或多或少带着派别,只有这两个人在李善成名之前就相交甚深,无需避讳。

    朱氏只问了几句就转去后院,王仁表、李楷拉着苑孝政坐下,细细问起雁门诸事。

    面对一个太原王氏子弟,一个陇西李氏子弟,苑孝政很是惶恐,几乎是人家问什么,他就说什么……可惜他虽然数度去代县雁门,但眼力不行,也看不出太多的东西。

    苑孝政入京只三日,已经深刻感受到自己这位便宜老师在长安的分量,从皇帝太子和名震天下的秦王到诸多宰辅,从来访的望族子弟以及王仁表、李楷说起的李善旧事,让苑孝政都目眩神迷。

    “怀仁所学驳杂,医道、算学、谋略、诗才均首屈一指。”凌敬慢悠悠的说:“孝政为首徒,当勉力进学。”

    苑孝政恭恭敬敬的应是,心里却直打鼓……自小文不成武不就的。

    “此次苑公来投,马邑归唐。”李楷皱眉道:“怀仁于代县大动干戈,但明岁只怕突厥复来。”

    王仁表对这方面不感兴趣,转头看向凌敬和苏定方。

    “突厥若大举来袭,必先攻马邑,后犯雁门。”凌敬也眉头微皱,“朔州……”

    苏定方脱口而出,“只怕马邑难收……”

    虽然凌敬的话没说完,但苑孝政也听得懂,若是突厥攻马邑,苑君璋首鼠两端,未必会死扛……高满政投唐,不仅斩苑君璋长子,而且尽杀军中突厥兵,所以才会死守马邑一个多月。

    王仁表笑着起身,“怀仁此番赴任,劳苦功高,不过听闻也囊中丰盈,更听闻此次孝政携良驹而来……”

    “自当奉上。”苑孝政赶紧带着王仁表出去挑马。

    看着两人出门,凌敬才继续道:“当挑选良将驻守马邑,再遣派重兵把守雁门,忻州、代州两地需兵力充足,一旦突厥来犯,出关设营,与马邑成掎角之势。”

    “圣人授苑君璋朔州都督……”李楷摇摇头,“若是苑君璋明年旋而复叛,突厥攻打雁门关,虽河东驻有重兵,但怀仁却是首当其冲。”

    凌敬如今是李世民的心腹,而李楷虽然尚未出仕,但其父在天策府任职,又精通兵法战略,两人都知道,河东重兵……如并州总管李神符,一般来说只会北上到忻州,不会入代州,他的主要防御区域在太原府,毕竟那儿是李唐皇室的老巢。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突厥攻破雁门关,李善就很可能……所以,李楷是婉转的劝说,乘着这次立下大功,正好调回朝中,或者换个地方任职。

    凌敬也考虑过这个路线,反正平阳公主已然知晓内情,而且有明确的态度……李善不管去哪儿,应该都不是问题。

    微微叹息一声,凌敬低声道:“怀仁如今好不容易有施展手脚的机会,哪里会轻言放弃……”

    凌敬很清楚李善在代县花费了多少心思,而在赴任之前,他也考虑过突厥可能破关而入这种最坏的情况……但问题在于,凌敬询问朱八等人之后得知,欲谷设正在打探李善近况。

    李楷也叹了口气,“建功立业,非雁门一地。”

    但北地也只有雁门,因为受战乱影响,全县上下无望族……凌敬在心里嘀咕了几句才说:“且看看吧,就算要迁职,也要等到招抚苑君璋一事尘埃落定之后。”

    李楷点头道:“也是,就算突厥欲攻马邑雁门,也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闲聊了一阵后,李楷、王仁表各自挑了一匹良驹,其实他们之前已经得了李善相赠的好马,但无奈苑孝政使劲浑身解数,简直是送不出去要死给你们看……

    “适才得报,明日启程。”凌敬交代了苑孝政几句后,将其赶去了鸿胪寺……明日启程是正式场合,苑孝政必须得在现场。

    看着苑孝政离去的背影,苏定方低声道:“淮阳王如今任左威卫大将军,不如……”

    “你想调任左威卫中郎将去代州?”凌敬反应很快,想了会儿才说:“倒是个办法……不过此事要看怀仁。”

    苏定方却有些急躁,“突厥已退,朝中必然召齐王、淮阳王回朝。”

    如果李道玄被召回朝中,那苏定方就不能用平调的名义去代州了……但如果赶在李道玄之前平调,通过平阳公主运作,苏定方是有很大可能留在代州的。

    凌敬在心里琢磨,如今代州,怀仁身边有李高迁、薛忠、刘世让、李道玄、阚棱等将领,不论是兵法还是领军上阵,没有人能与苏定方并肩。

    而且刘世让、李高迁都各有心思,难以信任……如果苏定方过去,有李道玄、李善的撑腰,是有资格掌控大军的。

    特别是苏定方擅骑战,而李善那边多有良驹,说不定还能借此再次立功。

    “让朱八带个口信过去吧。”凌敬叹道:“已然功成,却不身退,何苦由来呢。”

    苏定方正要开口,却看见一骑远远而来,“他怎么来了?”

    凌敬转头看见了张文瓘,“稚圭?”

    张文瓘翻身下马,先行礼,再寒暄,犹豫半响后才低声说:“听闻苑孝政此行携带良驹……”

    苏定方大是诧异,倒不是舍不得几匹马,但哪里有主动上门来索要的……而且张文瓘骑来的这匹马还是前段时日送去的呢。

    凌敬略一思索,忍笑道:“这倒是老夫思虑不周了,稚圭多牵几匹去好了。”

    张文瓘干笑两声,姑父明天就要启程了,今天莫名其妙找上门,话里话外都是无良驹驱使,北上艰难之类的话……

    第四百零七章 雁门关(上)

    抬头仰望,只见山岩峭拔,盘旋崎岖,绝顶置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数日奔波的崔信不禁赞道:“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果如其名。”

    亲自陪着崔信一同来的淮阳王李道玄笑道:“虽有其势,亦需重兵名将,方能护佑河东。”

    崔信完全没听出来李道玄这是在吹捧李善,只笑了笑,眼见前方黑压压的一片来迎接的人群,双腿微微一夹,趋马上前。

    还没来得及下马,崔信就觉得有点不对,来迎接的人不少,有左威卫将军薛忠,有刚被授左威卫中郎将的临济县侯阚棱,一个鬓发灰白的老者那应该是雁门守将宜阳县侯刘世让,然后并无兵权在手的代县令李善却站在最前方。

    位次排座,向来马虎不得,崔信不动声色的下马,李善殷勤的上前牵住坐骑……而崔信却眼皮子都没抬,径直走到刘世让面前。

    那边在叙礼寒暄,李道玄给李善递去一个眼色,低声道:“看来贤弟前途坎坷。”

    李善脸上笑容依旧,嘴唇微启,“哪里逃得出小弟的五指山!”

    李道玄啧啧两声,昨晚崔信落脚在崞县,他陪着崔信闲聊,几次提到李善……这位中书舍人阴阳怪气……

    此次出迎除了将校之外,代县势族也齐齐赶到,崔信心头的古怪感觉更盛,虽然自视是清河崔氏子弟,必得厚待,但除了刘世让之外,几位将校以及代县势族都隐隐很是亲热……大家伙儿耳朵不聋,眼睛也不瞎,都知道这位是李善将来的便宜泰山大人。

    就连以倨傲,不近人情闻名的刘世让也耐着性子和崔信笑着寒暄,言语谦让……听得一旁的李高迁频频皱眉。

    当夜,雁门关大摆宴席为崔信接风,毕竟是代天子出行的近臣,李善毫不客气的坐在主位,笑看诸人一轮轮的吹捧清河崔氏,吹捧崔信……

    但李善看似在笑看这一幕,实际上思绪远飞,此次苑孝政、崔信一行人北上,朱八带来了凌敬的口信,其他的也无所谓,但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崔信的到来,这里面不可能没有问题,其二是苏定方有意平调左威卫。

    别说雁门关,别说河东道,就是遍数天下,能与苏定方相提并论的名将也找不出多少,考虑到苏定方年未过三十,亲自统兵骑战,更是了得……如果将苏定方调到雁门来,对自己大有裨益。

    而且有平阳公主为后盾,不用李世民打通关卡,苏定方调任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