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大明嫡长子 第438节

大明嫡长子 第438节

    就当做是没考虑到达延汗会再分兵击大同。

    实际上,可能满朝的大臣也都忘记了一件事,当初筹建这支大明骑兵的时候,他为了确保成效,赋予了这支骑兵部队的统领有‘密奏’之权。

    他与周尚文之间的奏疏往来,是按照以往的规矩不准任何人拆看。

    这次也是一样,那自然不会有人怀疑。

    乾清宫外,有一个小太监跑得分外急促,他慌不跌的,连气儿都没喘匀,惊呼禀报:“陛下,大同有警!!”

    朱厚照旁得没说,只讲了一句,“王芷,这件事你得替朕保密。”

    杨一清打得怎么的样,他只能焦心的等,但在他能控制的事情上,他绝对做到位。

    这个时候,周尚文应该也收到他那封密疏了。

    ……

    时间上略有出入。

    周尚文这个时刻的后一天才打开的。

    因为密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 分是令他出兵,第二部分则严令他二十天之后才打开。

    周尚文打开之后,脸都吓得白了。

    他马上急吼,“来人!快来人!!”

    外面的亲兵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

    因为周尚文自己都冲出了营帐,边走边喊:

    “传总兵官令,撤军!!撤军!!”

    第四百七十八章 关键

    周尚文被皇帝的大胆给吓坏了。

    实际上,密疏上写的是提醒他大同可能遭遇的危险,要他不必过于深入草原,并派出夜不收掌握大同的情形。

    因为达延汗具体会不会入大同,甚至会不会只攻大同,这实际上都是未知数。

    所以朱厚照希望周尚文部只分出一支部队在大同外游曳。

    但周尚文根本不顾及这些,只要大同有危险,哪怕只是有可能,他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回援。

    大同、宣府是控扼京师的要塞,一旦有失,鞑靼骑兵就可以直入中原腹地。

    尤其是大同,地形为多山之间的小盆地,地势平缓,往东可以威胁京师,不管是鞑靼还是瓦剌,都偏爱走这条路线。往西则可威胁榆林,继而和火筛部合并,如此,这一次花马池之战,明军必败。

    所以威胁实在太大。

    而且就算他回去跑了空,至少让皇帝看到他护驾的忠心。

    当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发生大战,荥阳的形势一度十分危急,韩信则领兵在外,使出所谓的围魏救赵,准备从后路切断楚军粮道。

    这在军事上是成功的,但在政治上是失败的。

    对于周尚文来说,也是一样。

    这个时候,马荣与亦不剌还在招降那两个右翼万户。

    周尚文也不管了,爱降不降,这个时候肯定是京师更加重要,只要保住了京师,这些两面三刀的蒙古人回过头来一起收拾了都行。

    所以草原上也有战马狂奔,此令紧急,必须让马荣所领八千骑兵立即回师。

    而他所率领的主力已经当即调头。

    这件事,他是一点儿也没想到。

    如果是以密疏的形式给到他,也就是说朝中的大臣也压根不知道。天子是要以自己为诱饵,来演好这场戏。

    马一槐和严兴奎是他的两名副将,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紧急。

    所以他们急忙找到周尚文。

    “周总兵,这是怎的了?敌人还未找到,怎么忽然退兵?”

    皇帝的密疏是不能给他们看的。

    周尚文没有办法,只能强令,“这是军令!立即执行!回师的路上,本将自会向你们解释!快去!”

    没办法,两位将军又折返,组织各个部队完成整军后退。

    好在精锐骑兵,动作迅速,倒也没耽搁太久。

    明军的阵列也很快由北向南。

    是夜,总兵营帐传令商议军务,他们便全都过去了。

    军人之间没那么多啰嗦,周尚文直接对着部将说:“在你们的问题之前,本将先问你们,鞑靼如果攻大同,怎么办?”

    马一槐和严兴奎相互对视了一眼。

    他们虽然表情严肃,但也没那么慌乱,

    严兴奎说:“大同并非空城,就算小王子真的进攻大同,那城,也不是说破就破的。”

    马一槐附上,“是啊,常、柳两位将军一向稳重,旦夕之间绝不至于破城。再有,大同虽然地势平缓,利于铁骑行军,但外有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可以护榆林,内有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隔绝京师。鞑子长于野战,短于攻城,哪里这么容易能攻到京师?”

    话虽如此,但是毕竟总兵不在。

    周尚文是更厉害的名将,他能想到一些寻常人想不到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事之中这是关键。我等领兵出征,没有人想到小王子可能会兵犯大同。突然来袭,各地主将必定慌乱。大同、宣府两镇虽然遍布土堡、要塞,也难以抵御鞑靼大军。

    此外,常、柳两人守城是没有问题的,但骑兵不在,如果鞑靼大军绕过大同、宣府这种大城,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就像花马池一样。

    其实中原的战事,极少有绕过要塞的打法,所以才有什么‘兵家必争之地’这种说法,为什么一定要争?

    这里的关键在于后勤。后方的粮草不能不安稳,所以哪个将军都不敢轻易绕过去。

    但是草原游牧民族入长城,就经常这样打仗。

    因为他们什么都在马上,吃、喝全靠抢,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即便某座城池抵在他的后路上,城内守军也不敢出击。

    马一槐和严兴奎说不出话来,他们只是没想到这种可能。

    “绕过大同,鞑靼就是深入关内,只要各地勤王之师一到,鞑靼必败。他何至于这样?也先都打不下的京师,他能打得下来?”

    “也先当年给耽搁了太久,所以于少保才有月余的时间整兵备战。”

    “那也不至于不管不顾的进军京师。”

    这里其实是个疑惑点。但周尚文现在关心的是京师,“眼下还是迅速回师为先,你们就想,当年的紫荆关又守了几日?”

    周尚文问得是土木堡之变中的事。

    正统十四年十月,瓦剌也先部九万大军进攻紫荆关。

    四日后的十月九日,关破。

    两日后十月十一日,也先疾行四百里,大军抵达北京城下。

    所以周尚文不得不担心。他不管鞑靼小王子是不是拼命不拼命,反正他不能让京师再次被围。

    而如果说他是担心的话,

    朝中内阁、六部更是直接吓得魂飞天外。

    大同遇袭,而周尚文这个总兵却不在!这还得了?!

    所以王鏊等一众官员全部入宫。

    王芷在出宫的路上,就看到很多健步如飞的老臣,以往还真的认为这些人垂垂老矣了呢。

    “陛下!陛下!”

    此时的朱厚照手里拿了一柄锃亮的宝剑。

    “臣等听闻小王子袭大同!!”

    朱厚照看着这些惊慌的老臣,眉目一皱,斥声道:“慌什么?!”

    “臣等是担心京师,担心陛下之安危!”

    也许说话之间,鞑靼小王子已经领兵绕过大同了,他们或是借道宣府,或是再重走也先过紫荆关的老路,反正京师确实出现了一点危险。

    “敌人来袭,迎战就是。”

    兵部尚书王炳很是担忧的说:“周尚文已领兵出征,远在塞外,旨意难以传达,眼下的情形如何才能令他得知?”

    “陛下。”王鏊也忧心忡忡的看着皇帝,“为江山社稷计,应当早做打算。”

    顾佐虽然是管钱的,但这个时候也进言,“陛下,臣以为危急之时,朝廷先不可自乱阵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同至京师还有数道关隘,朝廷可增兵各处,加强守卫力量,迟滞鞑靼小王子进军步伐。再有,下令各地勤王之师集结京师,预备仓、国库拨以专门的钱粮。只要朝廷稳得住,鞑靼人想速胜,必不可能。而只要不能速胜,其军必败!”

    先前的各种猜测、碰撞,到此时要演化为一次次实际的战斗。

    朱厚照觉得有些可惜,他应当将王守仁留下的。

    但当时那种情形之下,谁也想不到鞑靼小王子会兵犯大同。

    以至于杨一清、杨尚义、王守仁都在大同。

    周尚文还可以倚重,不过在他回来之前,必定还是要靠自身的。

    “新任的工部尚书到了吧?”

    “臣何鉴拜见陛下!”

    朱厚照吩咐说:“军器局为工部管辖,你既已到任,就立即把军器局的事务统管起来,包括工匠、材料以及存有的火炮、火枪,这些全部都拿出来。与鞑靼一战,火器是个利器。也好在,朕去年就开始筹备重建神机营。所以各位爱卿都放心,天塌不下来。户部韩尚书?”

    “臣在。”

    “月余前,朕令户部解银购粮,当时是为了以防杨应宁战事不利。眼下来看,购粮一事已不合时宜,太慢了。一个月来,户部买了多少粮食?运进来又多少?”

    韩文不敢回避,“京杭运河每日都有漕船南来北往,买粮容易运粮难,这一个月,虽竭尽全力,但也只运了十二万石的粮食。”

    “远水解不了近渴。朕意,将京通仓向京师百姓、官员开放。用当年于少保的法子。”

    所谓京通仓,就是朝廷自洪武年间开始在京师、通州所设立的粮食储备仓,京城也有所谓五坛八庙十三仓的说法。

    这个十三仓就是京通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