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324章

第324章

    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再取得一场大胜,那么全国其他各地的建文旧臣,绝对会有人起兵响应自己,届时局势就会反转。

    而且梅殷深知,朱棣现在在北方,要抵御鞑靼的入侵,朱棣绝对没有更多的兵力来平叛了。

    但是,榆木川大胜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梅殷坐不住了。

    他知道不能再等。

    必须一场大胜,也只有一场大胜,才能改变局面,否则拖下去就是死,在这样的局势下,梅殷决定孤注一掷。

    他要吞掉明军的一条线,以及这条线上的一个人。

    朱高煦!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朱高煦那边的兵力,是由京营地方卫所加江浙一带的卫所屯兵构成,战力不是绝对精锐。

    而且朱高煦还是朱棣的二儿子。

    这里面有个很是微妙的地方:朱高煦也是最有可能问鼎储君的人之一。

    另外一个是朱高炽。

    但朱高炽在应天坐镇,所以若是朱高煦陷入危机,朱高炽会不会为了江山,故意整点幺蛾子事情出来,借梅殷的刀来杀朱高煦?

    完全有可能!

    这就是梅殷选择朱高炽的原因。

    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士卒、粮草和金钱,也打的人心。

    随着梅殷的调兵遣将,平叛的朱能、郑亨、徐辉祖和朱高燧发现,压力骤增,梅殷似乎将所有兵力都压了上来——这个错觉不难理解。

    因为福建地形复杂的缘故,斥候撒出去,都要三五日才能传回一点消息。

    甚至有时候撒一标斥候出去,能回来一般就算运气好。

    地势复杂,山险水恶,大部分牺牲的斥候,并不是死在地方斥候的刀剑弩箭之下,而是死在各种自然环境中。

    是以徐辉祖等人,根本没侦察到,不是梅殷把兵力全部压上来了,而是梅殷将应付朱高煦的兵马,给撤到他们这边来了。

    朱高煦是一员猛将。

    冲锋陷阵他是无敌的,但论起谋略来说,还是比不过梅殷这位儒将。

    一看全面防线空虚了,还以为是徐辉祖他们大捷,导致梅殷不得不回防,于是大喜,率领着兵马直接杀向泉州。

    这也怪不得朱高煦,这个时候的大明,消息传递确实很慢。

    等朱高煦发现其他进攻路线并没有大捷,而他的深入是梅殷的诱敌之计后,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率领大军孤军深入到了兴化府。

    距离泉州,仅仅数百里。

    朱高煦知道上当了。

    但他不是朱高燧,没有选择找个好地方驻兵等待徐辉祖等人的并进,而是带领着人,绕开有可能被埋伏的路线,直奔泉州。

    他要擒贼擒首。

    有些时候,危机也是机会,如果让他此举成功,那么将来的储君位置,天平将极大的倾斜向他,而且朱高煦也明白一个道理:他要是再被围困在兴化府,绝对等不到支援就会团灭。

    他率军太深入了。

    而且他自以为是,觉得这样的情况下,老大朱高炽肯定巴不得自己死翘翘,所以一旦被围困,老大肯定会用各种理由,让距离自己最近的郑亨和徐辉祖,不来支援自己。

    所以朱高煦的选择很直接简单而粗暴。

    兵贵神速。

    以最快的速度突入泉州,然后和梅殷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

    然而梅殷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在泉州和兴化府交界处的枫亭,叛军最后的兵马和朱高煦的兵马两军对垒,一场将决定大明未来走向的大仗,即将登场。

    天下共瞩目。

    第263章 梅殷的穷途末路

    泉州,原来的州衙被紧急征用,稍事扩张后成了“皇宫”。

    很是寒碜。

    事急从权,泉州的大小“文武百官”也没说什么,其实没几个人怀有多大的期翼,只是有些事情身不由己。

    况且并非没有一线希望。

    前方大战,整个泉州陷入意料之外的安静之中:已无可增之兵,能否打出一片生天,就看率领梅景福、方玉山等人在枫亭和朱高煦大战的梅殷能否取胜。

    若是胜了,大明境内建文旧臣受到鼓舞,遍地开花,朱棣顾此失彼,终将灭亡。

    若是败了,那就是败了。

    从今以后,永乐帝王的治下,不会再有建文旧臣搞事的土壤。

    不过梅顺昌没闲着。

    他是一位读书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他甚至很少看兵书——尽管在应天时,梅顺昌在五军都督府的中府任职,但和在旗手卫任指挥的梅景福不一样,梅顺昌确实不善军事。

    他看的全是经国治世的文章,所以这一次决战,梅殷并没有带他去枫亭。

    梅顺昌还有事要做。

    父亲梅殷和弟弟梅景福怀着必死之念去枫亭为未来放手一搏,梅顺昌则在梅殷的安排下,带着母亲宁国公主,他自己的媳妇以及弟媳妇儿等人,去了泉州府沿海重镇——永宁。

    当然,少不了那个依然在穿开裆裤的幼帝朱文圭。

    永宁卫所中已无多少兵力。

    仅有两千人——这两千人也是梅殷可以留下来保护朱文圭的最后依仗。

    梅顺昌站在城头。

    在他前面的海面上,铁锁横海之间有数艘大船,士卒们往来,不停的往船上搬着淡水、干粮以及弓弩等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