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在线阅读 - 第938章

第938章

    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生病的时候,当京医院开始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时,这些生病的人,便会自然而然地有了看病需求,甚至随着韩盈开始在未央宫各官署中固定给列卿请‘平安脉’后,中层的官吏也开始迅速跟进。

    不能上门,那可以自己去,一个月没时间,可以延长至三个月,总之,身体健康要提前预防啊。

    于是,京医院的医师,不分职业,甚至不分身份高低贵贱的,面向整个长安城内大部分人,并与一些常来的人有着更加清楚地了解,相处久了,不仅能大致知晓他们的家庭情况,甚至能得知对方的政治倾向,乃至更多的家庭隐秘。

    家庭隐秘这些,韩盈自然不会探听,更不会逼迫医师说给她听,但让她们想一想自己看过的病人中,哪个于文坛上有名望,对女官存在也表示认可的肯定没问题,没费多大劲,韩盈就获得了一份名单,稍作筛选,她便选中了比较合适的三个人。

    只能说,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信息永远有着极高的价值,而掌握信息的人,能省下太多的精力与麻烦。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容易了,在对方到来后,韩羽出马,试探一下口风,如果松口,那便进行些利益交换,看看能不能谈拢,不行的话,那就立刻打住这个话题,不再继续谈论。其实这种找多个人试探询问的行为,功利心有些太强,很容易让拒绝的文坛大佬们不喜,毕竟文人嘛,总有些许清高和不惧强权的傲骨,指不定回头弄清楚怎么回事,逆反心理一上来,直接就要开喷。

    韩盈倒不介意打擂台,但前期还是别引发那么多争议为妙,毕竟部分人知晓底细的摇旗呐喊,和所有人都知道的摇旗呐喊,终究还是两回事。

    好在韩羽运气不错,她也是巧了,这位大儒尊称‘明公’,就是当初站出来为顾琬说话的那位,在知道这是顾琬那被关在家中十多年的‘残废’哥哥顾迟时所写后,少有地瞪大了眼睛,甚为惋惜。

    面对年轻有才华的后辈,明公还是颇为惜才的,只是惜才之余,任职太学的他也不会像个傻子似的,任人糊弄。

    顾迟隐疾明显不适为官,他们家若想东山再起,更多还是要依靠顾琬,很明显,写这篇文章的顾迟也已经随着家族的利益倒向了女官,培养他,受益者是谁显而易见。

    只是有些东西,也不能因为受益者不是己方而不去做,毕竟女官们又不是什么大恶之徒,比起来更加特立独行的女官,儒生内部的分歧才更严重,毕竟异端比异教徒更该死,比起来内部的争执,女官对过往纲常影响,也已经从嫁娶上进行稳定的区分,两方既然能求同存异,那也不是不可以拉一把自己欣赏的后辈嘛。

    给自己找好了理由,明公愉快地拿走了这篇文章,并将其带到了太学。

    太学,长安最顶尖的官方学府,能过来上学的,都是功勋子弟,父兄地位,职位显赫,只是由于涉及时间还不长,正式学员人数并不多。

    但正式学员不多,不代表非正式的旁听生少,即便不提这是官方最高学府,师资力量的雄厚,仅仅是这些正式学员的身份,就足够他们趋之若鹜了。

    当然,也是因为如此,即便旁听生不像正式生那样有补贴,只要自己交得起学费,又承担起上学的花销,那名义上可以无限扩招旁听生的名额,也被太学牢牢限制,控制在和正式生差不多的规模上。

    这就使得被招进来的旁听生,基本上都是天资聪颖之辈,含金量同样极高,而且家资也不会太差,甚至就算差些,也会有人愿意资助。

    故此,明公自然能用些更为简便的授课方式。

    拿着一叠抄写过的纸张明公让助教将这些分发下去见每位学生面前都有了文章后他轻咳一声道:

    “吾近日得一篇赋文 与过往大不相同虽有瑕疵可角度新颖略有几分拙朴古意便带你们同赏此文 先一观吧。”

    起步没多少年的太学虽说有固定的课本但每个博士想教的内容并不会按照具体的课程来讲些自己的经验与感悟根据学生的提问答疑

    发散都是常有的事情今日想讲一篇文虽和过往不太一样却也在众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大家摊开纸张一边观看一边齐声应道:

    “诺。”

    应完自然要先看文章内容众太学生垂头细读有学识浅薄不擅奇词僻字的太学生对这种‘简单’的赋文自然喜欢但因其描写的内容非城池宫殿皇家游猎而是一群普通百姓那起来的好感便迅速降了下去直至通读完之后才意识到作者的意图随即拊掌而笑起来。

    这样的颂圣文 送到陛下面前是有很大可能讨其欢心的!

    而学识渊博的太学生对这么平白的赋文 着实有些不解优在何处可从头往下读下去便发觉角度是真的新颖相较于往常所描写的宫殿城池与天子狩猎而言也的确更有情感只是对于这样的写法各人看法也不同有觉着好的已经跃跃欲试也有觉着不过是哗众取宠谄媚于上而已。

    上百个人看到它有各种态度不足为奇因师长命他们畅所欲言读出声来的前后左右讨论的极多只不过坐在后排的顾木看完这篇没有署名的颂文 不知道为何心里有些发凉。

    这风格这写法实在是太熟悉了!

    更让人惊恐的是身边有人突然疑惑地开口:

    “咦?我怎么觉着这赋文写法有些似曾相识?从哪里见过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