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太平歌在线阅读 - 太平歌 第27节

太平歌 第27节

    京中人人自危,都知道江南织造局的案子沾不得身。

    此次去苏州府,他还要去见见冯志。

    “不用管,只管走我们的。”

    裴慎:“是。”

    入夜进了江都,城中十分热闹。他在客栈中休息裴慎得来的消息,夏粮发卖后,因为秋粮成熟前,粮商们开始运粮北上,再加上中秋刚过,京中有了旨意,年后太后娘娘的寿辰,各色宝物都开始叫价,江都向来都是江南富庶之地。

    裴岘也不过是一听,看了眼苏州来的信,陛下容许冯志上折子申辩,那就是现在还不想动他。因为京中拿下了杨芳莲,陛下就不再需要冯志去死了。

    他想起上次在苏州见冯志,心思清明,目无惧色,他心里微微叹息,可惜了。

    第26章 康亲王妃

    ◎威严尤在◎

    没等李珰来, 礼部的人就到了,对这位新加封的长公主,满朝文武都知道陛下对这位侄女的宠爱不是假的, 就比如这长公主府位同亲王, 可私设文学馆这一项,就堪比东宫太子。

    陛下的旨意是,长公主柔嘉居质, 贵而能俭,敏而好学, 生怕这位养病期间太过寂寞,所以建文学馆给她解闷, 文学馆可设四人。

    中旨一出, 连内阁都没有通知, 等内阁几位大人知道后, 礼部的人已经在公主府了。

    太微宫实在不大,甚至有些局促, 后面的园子也小小的,礼部的堂官叫薛礼,见了赵幼澄将册子拿出来说:“殿下, 公主府府邸如今太过窄小……”

    赵幼澄问:“不是说过了吗?永嘉寺阔进来就可以的。”

    薛礼便说:“永嘉寺在西, 太微宫在东,永嘉寺旁边还有空着的地,只是不如北面的宽阔。”

    赵幼澄不置可否:“那就永嘉寺旁边的吧,我又不好奢华,要那么大地方做什么。”

    薛礼十分荣幸, 因为北面尚有民居, 若是这位长公主殿下威严在的话, 必定会扩建太微宫,到时候还是他们礼部的人为难。

    薛礼千恩万谢的走了。

    章嬷嬷端着药进来,问:“要是扩建后,殿下从前的府兵还能召回吗?”

    赵幼澄想了想:“不用,新的兵我问师叔讨要几个就可,上京城素来安全,能有什么事?若是真的要出事,那几十个府兵再勇武也挡不住。何必自寻烦恼。”

    章嬷嬷见她主意很正,也不反驳,只说:“叶嬷嬷这几日有些咳嗽,她侄子今日过来看她。”

    赵幼澄:“太医看过了吗?”

    “看过了,人上了年纪,就容易这样。”

    “她侄子做什么的?”

    “大侄子在户部做五品录事,小侄子在步军都统衙门做营卫。叶嬷嬷也是有福气,两个侄儿十分孝顺,自搬来后,每隔三五日都会来看她一次。”

    赵幼澄:“人再来了,我见见。”

    章嬷嬷也说:“因为是外男,第一次上门倒是提了要给殿下谢恩,我给挡回去了。今日走了,说是过几日再来。”

    赵幼澄起身去看了叶嬷嬷,确实有些咳嗽,正坐在南炕上做针线,见她进来笑着问:“殿下怎么来了?”

    赵幼澄问:“太医怎么说?入秋天气变冷,嬷嬷要保重身体。不光我惦记着,家里还有两个侄儿惦记着你。”

    叶嬷嬷笑着说:“殿下不用费心思惦记着我,上年纪了不中用了,殿下留我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

    赵幼澄:“嬷嬷不能这么说,我要是想父王了,你就和我讲讲父王的事情。就像你家里的侄儿们,惦记着你,不也三五不时来看你吗?”

    叶嬷嬷到底上了年纪,说什么就信什么,也叹气:“我这两个侄儿命不好,我弟弟早早就没了,我嫂子一个寡母带大几个孩子不容易,两个侄儿是我花钱供出来的,嫂子仁善,这才打发他们来看我。我一把年纪,实在用不着他们这么费心。两个孩子虽然驽笨但胜在纯孝。”

    赵幼澄:“父王当年就是您带大的,我本就该替父王奉养你。你即便当年在宫中当差也对他们有养育之恩。他们孝顺也是应该的。”

    叶嬷嬷性情温和,远没有章嬷嬷有威严,父王当年三个保母,叶嬷嬷性情最绵软,父王也最敬重她。

    李珰来的时候,赵幼澄正和叶嬷嬷聊起入冬后,烧地龙的事。

    李珰直接进来东院里来,北房廊檐下站着人通报了一声,赵幼澄喊了声:“舅舅进来吧。”

    李珰来得着急,问:“出什么事了?来的人也没说清楚,我着急就来了。”

    赵幼澄起身引舅舅去了西屋,笑着解释:“若是那位表舅舅没有谋到好差事,就留在我府中吧,我有重用。”

    李珰惊讶:“你能有什么用?”

    “舅舅过几日就能知道了。陛下给了我一桩差事,长公主府设置等同亲王,可设文学馆,以便宜行事。”

    李珰听后先是皱眉,而后大喜一下站起身,问;“当真?礼部可作准备了?”

    “礼部倒是几次拜访,至于府邸我只圈了永嘉寺和太微宫,将来文学馆就放在永嘉寺那边。”

    李珰立刻明白,匆匆来了一趟就回去了。

    可见那位表舅和几位族人谋的职位还没有走通人。

    因为有舅舅张罗,永嘉寺的后面的文学馆就交给舅舅去张罗了,公主府的长史和典簿等人也都让舅舅来推荐。

    至于文学馆的人,不超过五人,人才在精不在多,人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忌惮。

    把文学馆筹备的事交给舅舅,她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中秋节后,大家都知道婉淳长公主,年少性情温和,但身体不好。因为中秋宴的露面,让上京城的女眷们都认识了她。

    所以各家的帖子纷沓而至,冬青只管着她的起居生活,章嬷嬷管理着公主府外的事情。

    章嬷嬷挑选了几家,拿给她看:“这几家殿下可以挑一家去。”

    赵幼澄好奇,将所有帖子都看了眼,有些是东宫旧臣,有些是宗室勋贵。剩下的都是那天参加中秋宴的重臣家眷。

    章嬷嬷挑选的是宗室中的几家。赵幼澄看了眼居然看到了裴家的帖子。

    她略想了想,说:“按照中秋的节礼,收到帖子的都回礼吧。礼不需要重,宗亲的重一些,其他的都按寻常回礼。”

    章嬷嬷略疑惑后,立刻说:“我这就去办。”

    赵幼澄握着裴家的帖子,不知道这是谁的注意,居然邀请她去参加裴家女儿的及及笄礼,这么算来,应该是裴岘的侄女了。

    她看的失笑:“是时候出去走走了。”

    冬青疑惑道:“天气转凉,殿下要出门吗?”

    赵幼澄见章嬷嬷又进来了,便说:“那我就后日去康亲王府上拜访吧。算起来我要叫一声祖母。”

    那位康亲王是先帝的堂兄,前两年去世了,这位老王妃可健在,辈分大着呢。

    章嬷嬷笑说:“正好库里整理出来两支关外的野参,最是滋补。”

    康亲王府邸离这里不远,这位老王爷是有名的富人,府邸也是宗室中最大的,赵幼澄带来厚礼。

    康亲王妃今年七十几岁了,已经极少出门了,参加中秋宴的是她的大儿媳妇赵氏。

    赵幼澄和章嬷嬷进了康亲王府,扑面而来的豪气,江南的寿山石,亭台楼阁的宽阔园林设计一看就是大家的手笔。

    赵氏已经领着人出来了,本来她是长辈,赵幼澄是晚辈,不该她出门来接人,但赵氏说话很和气,丝毫不见王府女主人的气势,反而见了赵幼澄就伸手握着她的手,满眼慈爱道:“真真标志,前几日在宫中也只是远远瞧见太后娘娘宝贝着,回来和家里的老夫人说起,老夫人说什么都要看看你,说是你满月的时候,她当时去送汤,第一个抱的你。”

    赵幼澄想,这位老太太想必和父王母妃的感情不错吧。

    说着已经进了东边的正院,说是宴,其实就邀请了她一个人。想来是那位康亲老王妃想见她。

    廊檐下站着几个女婢都是好年纪好身段,见赵氏领着人进来了,规规矩矩站在两侧,赵幼澄仰头看了眼门楣上的字,居然是先帝的字。

    她看得怔怔,几位女婢好奇看她,这位殿下看着真是玉一样的人,少有倨傲之色,但举手抬足之间,自有一股贵气。

    屋里的老太太听到了动静,问:“可是来了?”

    赵幼澄这才跨过门槛,东面榻上坐着一位老太太,身边围着几位夫人和小娘子。

    年纪看着大,但是耳聪目明,见了她就笑着朗声说:“可是阿鲤来了?”

    赵幼澄笑着行礼:“阿鲤见过阿祖。”

    老王妃招手:“快过来,坐到我身边来。”

    赵氏让人搬着椅子来坐在老王妃身边。

    老王妃和身边几个孙女一一介绍后说:“你们别看着阿鲤年纪小,辈分小。她是陛下亲封的长公主,尊卑有别,你们不要失了礼数。”

    几位小娘子好奇看她,被老王妃说得又不好意思看她了,都站起身来。

    她笑起来说:“姐姐们快坐下吧,阿祖说笑了,我辈分小,在座的算起来都是我的姐姐了。都是自家人,不讲虚礼,就是陛下见了您,也是小辈。”

    老王妃眯着眼握着她的手,将手腕上一只翡翠的镯子套在她手上,笑着说:“这是先太后送我的,一眨眼都这么多年了。”

    赵幼澄意外看了眼镯子,她对这位老王妃其实并不熟悉,这位老王妃可是出了名的孤僻,前世她在京中那么多年都没见过她。

    赵氏非常和气,说话也好听,笑着说:“殿下在太微宫养病,气色看起来比那日在宫中好些了。”

    赵幼澄看起来还是瘦,她比较惜命,喝补汤吃药从来不拒绝。

    “好些了。”

    坐在下首的一位长脸的夫人,一双眼左看右看,十分机灵的样子。

    “小殿下如今到了正好好的年纪了,太后娘娘可是要召殿下回来定亲了?”

    她这话一说,屋里顿时静悄悄的,赵幼澄笑着,扭头看她辨认了片刻,才认出来,这位大概是就是康亲王府的二夫人,也是庶媳。

    老王妃盯了儿媳一眼,淡淡说:“这是我的二儿媳妇,按照辈分是你婶婶辈的。”

    赵幼澄笑了下没有应这话,只是问:“东宫曾经有一位常嫔,可是和这位婶婶有姻亲?”

    那位常嫔极不安分,后来被父王处置了,就是这位夫人的妹妹。

    常氏脸色一时僵在脸上,笑着说:“原是我娘家妹妹。”

    赵幼澄见她识得她的意思了,不再像刚才那样眼睛乱转了,便说:“我年幼只听说过,不曾见过那位常嫔。看到您,倒是能想到常家的女儿生的都出色。”

    赵氏很意外她的敏捷,实在不像是十五岁的小娘子。老王妃则像个弥勒佛只管笑,不说话。

    那位常氏讪讪应了声:“殿下说笑了。”

    屋里的女孩们即便不懂她们在说什么,但也知道常氏不敢惹她,一时间都不敢再说话了,其中两个女孩皱眉盯着她,赵幼澄看了眼是常氏的女儿吧。

    老王妃这才说:“大好日子,都窝在我这个老婆子这里有什么意思,你们忙你们的去吧。阿鲤陪着我聊聊天就好了。”

    老王妃下令逐人,说完屋子里的人也都起身,片刻就退出去了。

    可见在这个家里没人敢不听话。人太多,赵幼澄都没有认全,只记住老王妃的几个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