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2653章

第2653章

    另一个国家的京城,为何会与海汉的城市相像,年轻官员们都不太明白符力的意思。但稍后他们乘坐马车入城,在途中所见的景象就已验证了符力的评价。

    无论城内城外,大道两边都不时能见到海汉风格的建筑,或是悬挂着汉字招牌的店铺,可见在汉城生活的海汉人还真是为数不少。不过此时因为国王仪仗入城,车队所有途经的街道都已封闭戒严,他们在车上只能看个大概。

    符力与石成武、王安国二人同乘一车,向他们提问道:“我考一考你们,我国与朝鲜国签署建交协议是哪一年?”

    王安国胸有成竹地应道:“海汉历1636年,也就是十九年前,家父便是当年促成此事的其中一人。”

    当年海汉军在辽东金州发动春季攻势,打败了满清武装,王汤姆便顺势率领武装舰队直抵汉城,迫使国王李倧与海汉签订盟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而当时签署相关协议的时候,朝鲜在理论上仍是大明的藩属国,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朝鲜与大明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尽管后来海汉、大明、朝鲜三方还签署了三国盟约,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合力对付北边的满清武装,海汉也并未就此停下控制朝鲜的尝试。

    次年满清大举南下攻朝,海汉趁机派出军队入驻朝鲜。这一战结束之后,海汉便名正言顺地在朝鲜长期驻军,通过军事手段实现了对朝鲜的间接控制。而大明事实上已经被踢出局,所谓的藩属关系也基本就此画上了句号。

    这一段历史发生的时候,石成武、王安国都还只是幼儿,但他们和所有的这个时期诞生的海汉新生代一样,都在学校里学习过相关的历史。而且他们的父辈就是缔造这段历史的参与者,私下也曾告诉过他们许多外人不知的内幕,所以他们掌握的信息也更为详实。

    符力点点头道:“我国与朝鲜所签署的建交协议中,包含有贸易通商的条款,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便有海汉的商人和各种商业机构进入朝鲜从事贸易活动,而汉城当然是必须要来的地方。”

    “十几年下来,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仅汉城和附近的京畿道地区,就有超过五百家属于我国的商业机构。长期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我国国民,也有近万之多。每年通过汉城输入朝鲜的各种商品物资,价值都高达数百万元,即便对我国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贸易规模。”

    石王二人听得暗暗吃惊,符力所说的数目,可要比他们预计的多出一大截。

    便听符力继续说道:“汉城这地方没有天然良港,如果以我国的眼光来看,并非适合开展海贸的地方,但朝鲜人将京城设在此地,全国财富至少有一半都汇聚至此,所以还是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区域贸易中心。但凡你们能说的出名字的跨国商团、船行,基本都在汉城设有办事处和经营机构。”

    石成武听到这里,心中却在暗暗琢磨另外一件事。如果以地理环境而言,汉城与杭州倒是有某种程度的相似,都是位于大江下游接近海岸的地方,也都缺乏天然良港来充分利用海上运力。

    不过海汉有能力在距离杭州不远的宁波营建陆海转运中心,有舟山定海港这样条件成熟的综合港口可加以利用,后期还会有货运铁路来解决杭州地区的物流问题,发展前景必然要远胜眼前这座传统城池。

    王安国提问道:“既然我国在本地有如此之多的产业,那想必靠这些产业吃饭的本地人也不少吧?”

    符力点点头道:“仅是接受雇佣,为这些产业打工的本地人,就至少有七八万之多。直接和间接受益于这些产业的人口,更是远大于此。当然了,这些只是民间的状况,真正受益最大的群体,还是那些手里掌握着各种权力的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

    这中间的情况无需符力详细说明,石王二人当然也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他们自己就属于这样的既得利益者。

    那些利润最高,最容易被垄断经营的产业,必然都是掌握在有权有势的人手中。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在朝鲜,还是在别的地方,其实并无太大区别。

    车队从汉江江岸一路向北,穿过汉城城区,终于抵达了北汉山南麓的王宫。

    目前的王城宫殿群,大多是在1592年的壬辰倭乱之后重新修建。当时倭寇仅用时十九天,便攻陷了汉城,而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等主要宫殿群,也都在战乱中被全部焚毁。

    不过壬辰倭乱之后没过几年,后金便开始了对朝鲜的入侵,迫于战争压力的朝鲜王室也拿不出多少资金来重建王城宫殿,因此李倧在位期间也基本没享到什么福,居住环境甚至还比不了江华岛上的行宫。

    李凒登基之后,朝鲜因为与海汉通商的关系,经济状况也在逐年好转,总算是能腾出手来慢慢重建宫殿了。这十几年下来,也基本恢复了王城宫殿群的原貌。而且因为朝鲜脱离了大明的掌控,也不用再遵守以前的君臣规制,在李凒的授意之下,新建的宫殿规模比以前还大了一些,看起来也不像江华岛行宫那么寒酸了。

    目前李凒的的正宫便设在景福宫,宫内有勤政殿、思政殿、康宁殿、交泰殿、慈庆殿等宫殿建筑。李凒为海汉使团所准备的宴席,便设在景福宫内一处人工湖边上的庆会楼。

    庆会楼虽然带个楼字,其实也只有上下两层而已。这地方专门用于国王设宴招待群臣或者外国使节,相当于是个御用宴会厅。

    这种外交宴会因为涉及两国关系,仪式繁杂而冗长,加之出席人数众多,也不便交流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对于海汉使团的年轻官员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