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学渣被逼考科举在线阅读 - 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34节

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34节

    “种子基本上都已经换好了,毕竟是好事,其他州府也没在里面动手脚,拿出来的粮食都粒粒饱满,斤两也足。”

    程子安笑道:“我的恶名在外,他们不敢惹我。”

    程箴笑道:“我到富县时,去看了一眼温棚,坑已经挖好了,柴禾也准备好,芋头种子已经下地,待到天气转冷,就开始烧柴禾升温。宁县令一空下来,就带着县里先前学种芋头的百姓赶到了,在温棚边与干活的人一样,在矮棚子里同吃同住。”

    程子安颇为欣慰地点头,道:“总算还有良知未泯之人。”

    程箴道:“先前我听老张说,你刚从城北的粮食铺子回来,可是粮食出了问题?”

    这些时日程箴在外奔波忙碌,他不知常平仓之事,程子安便细细同他说了。

    程箴听得震怒,道:“这些狗东西,为了钱真是命都不要了!”

    程子安道:“他们当然会要命,不然拿到钱,可没那个命去花。他们是大胆,聪明得很,一笔糊涂账,查无可查。这件事,他们不是第一次做,驾轻就熟。拿了的,就得给我还回来。十万石便宜了他们,可再多要,他们拿不出来,以他们的脑子,定会到处买粮,将粮食价钱搅得一团糟。丰年生生弄成灾年!”

    程箴点头,担忧地道:“我就怕,他们一大群人,互相勾结,不会那般听话,束手就擒。何况朝廷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他们见到你是在恐吓他们,指不定还会闹出什么事。”

    程子安将案几上陈旧的卷宗递给程箴,淡淡地道:“他们不敢,我并不只是在吓唬他们,朝廷不来人,我也能让扒了他们的皮!”

    程箴接过卷宗看了起来,越看越讶异。

    这时,老张从门外奔来,道:“老爷少爷,城门卒来报,说是朝廷来大官了,在城门外喊门!”

    作者有话说:

    第130章 130 一百三十章

    ◎无◎

    开门, 当然要开门!

    程子安一边传话开城门,他一边与程箴赶去迎接。

    云州府衙与正城门在一条中轴线上,双方在大街中间相逢。程子安看着段尚书与大理寺的赵侍郎, 着实吃了一惊。

    一般来说, 刑部与大理寺下州府查案,皆是大案要案, 顶多遣派郎中而已。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 则是复核卷宗, 最后定案。

    这次尚书与侍郎亲自前来,身边带着随从与郎中随行,圣上应当很是重视了。

    大家彼此团团见礼,程子安道:“两位赶路辛苦,先去客栈洗漱用饭歇息。”

    段尚书与程子安相熟, 知晓他不讲究繁文缛节,且他在路上时,马车车辕坏了,修理时花费了一些功夫, 赶到府城就迟了,此时早就又累又饿, 便没推辞, 同赵侍郎一起,跟着程子安来到了离府衙最近的天福客栈。

    天福客栈开在府衙边,在整个云州府是首屈一指的豪华, 明面上的大东家是汪氏。

    几人一进客栈, 没多时, 消息就送到了汪老太爷面前。

    汪老太爷刚从云五处回到府里, 听闻消息, 顿时坐不住了,连声吩咐:“去请云五前来!”

    夜色中,云州府暗流涌动。

    这边,程子安进了客栈大堂,替他们大手一挥,要了僻静的院子,安排伙计送热水热饭。

    段尚书更洗之后出来,望着案桌上的饭菜,愣了下,哈哈笑道:“程知府难得大方啊!”

    程子安面不改色地道:“段尚书说笑了,刑部大理寺的公使钱多,我替你们花一花,支援一下云州府的铺子。”

    赵侍郎是大理寺新升任的官员,只听说过程子安的一些事迹,与他并不熟悉,

    大理寺卿身子不好,这次他才出公使,来之前,姜大理寺卿叮嘱他,以段尚书为首,切莫自作主张。

    最重要的一点,切记莫要与程子安对上。

    赵侍郎见程子安说得这般直白,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段尚书无语道:“我就知道!”

    程子安道:“我与阿爹已经用过了饭,就在旁边作陪......咦,有芋头,富县芋头,大周天下一绝,段尚书快尝尝看。”

    芋头而已,段尚书与赵侍郎都吃过,看着案桌上的葱油芋头,好奇不已。

    何况,富县的芋头,什么时候变成天下一绝了,他们怎地没听说过?

    段尚书夹了块芋头尝,程子安面部红心不跳,侃侃而谈吹嘘道:“富县日照长,芋头生长的土壤肥沃,长出来的芋头就尤为好,吃起来细腻绵软,补气生津,对人的身子大有裨益。”

    赵侍郎吃得极慢,生怕错过了程子安的话,芋头的确细腻,入口即化,伴随着葱香气,很是可口。

    段尚书笑道:“富县的芋头,竟然这般有名气,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程子安镇定自若道:“我来了之后,就出名了。现在芋头还无法大力栽种,一是缺种子,二是缺乏种植经验,等过几年,就能真正见分晓了。”

    段尚书点头,煞有其事道:“倒是如此。这句话,我定会转告圣上知晓。”

    程子安拱手作揖,道:“有劳段尚书。”

    赵侍郎生怕错过他们的对话,绷紧着神经,听着他们的一来一回,暗自琢磨。

    程子安提及富县的芋头,段尚书替其转达,则是让圣上放心,云州府虽穷,纳不出赋税,生了一堆乱,到底有希望盼头,不是一事无成。

    不过,他们这次前来,并非只为了党山县的案子。

    用完饭坐着吃茶,赵侍郎清了清嗓子,问道:“程知府,党山县的案子,可有卷宗?”

    程子安道:“有卷宗,赵侍郎是要歇一歇,明日到府衙看,还是此时就要?”

    赵侍郎看向段尚书,道:“此次前来,事情繁多甚为紧急,我想先看一看卷宗,段尚书以为如何?”

    段尚书颔首,道:“赵侍郎说得是,先看卷宗吧。”

    程箴起身走到门边,老张上前,将布囊递了给他。

    程箴拿着布囊,取出卷宗递给段尚书,道:“这是当年村民连续死亡的卷宗,两位请过目。”

    赵侍郎则震惊不已,以为要等着程子安派人回衙门去取,没曾想他居然随身带着!

    段尚书尚好,早已领教过程子安的本事,他做事向来考虑周全,就是手上没有卷宗,估计也能将卷宗熟练地背给他们听。

    程箴熟悉卷宗,细细说了卷宗记载的死亡人数,几户人家在村里的情形。

    看完卷宗,赵侍郎感慨地道:“居然这么多人连续中毒身亡,的确有蹊跷。照理说,一户人家中了毒,其余人就是迫不得已吃菌子,无论如何都会谨慎又谨慎,仔细甄选。他们惯常采菌子,深知何种能吃,何种不能吃。”

    段尚书沉吟了下,问道:“这个村的百姓采来的菌子卖出去,可有吃了中毒之人?”

    程子安道:“村子里的百姓没能再继续采菌子,党山县的县衙,找着菌子有毒的借口,将山封存了。山辟作墓地,党山县高县令,将祖坟迁了过来。”

    刑部大理寺见惯了各种案子,粗粗翻过卷宗,再听了程子安的话,根本不用查,就将案情猜得八九不离十。

    定是高县令看上了此山的风水,想要占为己有,驱赶村民,不惜痛下杀手。

    至于做过之后,为何能安稳无虞,他们都是官员,当然知晓其中的缘由。

    首先,民不与官斗,这几家人死了,没人替他们伸冤告状,就是告状,估计也走不出党山县。

    其次,在文字时日上做文章,将死亡时辰打乱错开,并非被陷害身亡,又没人告状,衙门当然不会去查。

    最后,官员为了政绩,哪怕是云州府当时的知府,看出了卷宗的不对劲,只怕也会藏着掖着。

    以官员的一贯作为,段尚书以为,这些官员压根不会仔细看卷宗,看过就忘,压根不会将前后联系起来。

    要是换一任官员,这份卷宗就堆在那里生了灰,死去的这些百姓,冤魂永远得不到伸张。

    这些百姓很是不幸,又算是幸运,遇到了程子安。

    程子安道:“案子简单得很,两位去村子里走一遭就能明白了,动手的帮凶,应当还在。”

    段尚书迟疑了下,问道:“程知府,你为何没能先将案子审个清楚,将卷宗送由朝廷?”

    程子安笑道:“我与两位一样。不过,我多了层缘由,党山县还需要高县令占着县令之职,跑腿,做事,总算有点用处。再来一个新县令,谁能预料到好坏呢?”

    话太过敏锐,程子安就差点没直接指出来,大周天下没几个好官清官了,赵侍郎听得头皮发麻,坚决不接话。

    段尚书也不敢接,点头道:“程知府聪明,我就不瞒着了。我们领了圣意前来,一是为了党山县的案子,二是想要如实查看,并县可有必要,三则是为了常平仓丢失粮食之事。圣上得知常平仓刚查过,粮食就不见了,很是震怒,要我们与程知府一起,查个清楚明白,将胆大之徒,全部缉拿归案。”

    程子安道:“其余两件事容易,常平仓粮食之事,两位要查个清楚明白就难了。前面的知府在流放之地,以前的谢知府,现在的谢县令倒在,他上任时日短,接手的时候,常平仓的粮食就只剩下了那些。中间缺知府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何事,就是一笔糊涂账。”

    段尚书眉头紧锁,程子安说得极是,里面太过复杂,的确理不清。

    程子安道:“时辰不早,我与阿爹就不打扰了,两位先歇着吧,明日我们再议。”

    段尚书与赵侍郎一起起身,要将程子安与程箴送出屋。

    程子安道:“不敢不敢,两位请留步。”

    程箴也一起客气,拱手道别。

    出了客栈,程子安与程箴一同上骡车回府衙,程箴担忧地道:“子安,既然圣上要查常平仓粮食之事,眼下段尚书与赵侍郎一并到来,不查出个子卯,如何能向圣上交差。要是他们查,顶多查明了案子,将常平仓丢失的近一万石粮食还给云州府。子安所言的十万石粮食,就拿不到了。”

    程子安老神在在地道:“阿爹,我将他们领到天福客栈去,就是要让大东家汪老太爷,背后的小东家们都看清楚,朝廷来大官查案了。先前他们肯定会以为,我是在吓唬他们,背后做小动作,商议如何对付我,这下他们该相信了,我所言非虚。如云五他们,都聪明得很,要想保命,首要是将常平仓的粮食填满。常平仓粮食都在,我回禀粮食丢失,就是虚报案子,段尚书他们还如何查下去?”

    程子安愣住,道:“是啊,这可是将水搅浑的好法子!子安,赶紧增派人手,守着常平仓!”

    程子安双手一瘫,道:“阿爹,哪来的人手啊?常平仓看管库房的人是换过,云五,各大粮食铺的东家,夜香行这些人,都是云州府的地头蛇,尤其是收夜香的人,他们只怕连云州府哪里有个老鼠洞,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只怕早将守库房之人祖宗八代都摸得一清二楚,要对付他们,几乎不费吹飞之力。”

    程箴急了,道:“子安,那要如何办才好?”

    程子安不急不缓地地道:“阿爹别急啊,走,我带你去逛一逛。”

    程箴不解问道:“去何处?”

    程子安懒洋洋靠在车壁上,扬起手刀往下一劈,淡定地道:“擒贼先擒王,千里之外,取敌人首级!”

    作者有话说:

    第131章 131 一百三十一章

    ◎无◎

    李钱粮等人刚回到家, 屁股都未坐热,汪老太爷便让人来请,估计是出了大事, 赶紧急匆匆赶到了汪府。

    云五荀黑狗等人心里也有数, 差人前去打一打探,在来汪府半路上就得知了缘由。

    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 来到了汪老太爷的书房, 拱手彼此见礼, 连寒暄都没了精神。

    汪老太爷坐在案几后,手边的茶水早已经转凉,他平时习惯了早睡早起,饮食均衡,今晚连续奔波, 丫鬟呈上饭食,他一口都未碰,连声吩咐其撤了下去。

    流水的知府,铁打的世家。常平仓粮食的问题, 由来日久,汪老太爷从未感到过半点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