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商品房,建筑业的春药
书迷正在阅读:满级BOSS在各界成神、重返1980:我在港岛做大亨、逃荒不慌,农场系统养崽致富忙、她意浓浓、开局朋友被杀可尸体消失了、长生从无明心意剑开始、医妃替嫁后,残疾王爷被气得乱跳、我没想这样、大唐:我为天下先、星战:机武世纪
还是要去找找指挥部,要他们先给自己的标段验收。 只要验收过关,就可以开始铺设水泥路面了。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我已经在新沙特意订购了,打水泥路专用的水泥搅拌机、水泥振动机、混泥土磨平机三种最新的机械。 我每一种机械都订购了6台,但现货只有三台,每一种一台,二满、三满、维鹰兄,你们每个班组先领一台,剩下的,老板三天内把货送到我们现场来。 你们先按照使用说明书,熟练一下操作。到时候,打水泥路,只要操作得当,就不怕保证不了速度和质量。 我们争取在四个标段中,不仅第一个完成任务,还要在质量评比中,争取拿到第一。” 何维德说完,就回到了工地的临时办公室。 把订购水泥搅拌机等三种机械的情况告诉了何继善,希望他根据这个情况,尽快拿出合理调整打水泥路的单价,既不让做事的人吃亏,也不让他们无缘无故多赚钱。 和何继善交待清楚后,何维德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生石山采石场。 采石场虽然是自己办的,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来了。 采石场的工商执照等手续上,虽然写的都是父亲何崇龙的名字,但在事实上,生石山采石场的一切投资和实际控制人,都是自己。 采石场开采三个多月来,差不多把整个生石山一半多的石头,都给炸开了。炸开的石头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已经被碎成了铺设水泥路专用的碎裸石。 何维德看着满山遍野堆放的碎裸石,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银行的金库。 他不相信,那三个标的老板们,会舍近求远到别的地方去买碎裸石,而不用自己在生石山开采的碎裸石。 只要价格一样,他跑都跑不赢地来买。 “爹,这段时间,有人来买碎裸石的吗?”何维德看着满山的碎裸石,问何崇龙。 “这几天,几乎天天都有人来联系购买碎裸石的事情。” “都是哪里的人?” “主要是一标的刘老板、二标的李老板和四标的胡老板几个人,其他的一些人也有来问的。” “卖出去一些没有?” “现在卖出去的,都是那些砌房子倒水泥平台的人。” “铺水泥路的那三个老板,还没有买?” “他们三个老板,主要还在价格上扯到皮的。他们想用八折的价格买,我没有同意。 我已经派人把全县碎裸石的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全县的价格都差不了几分钱。 而且,那些采石场,一是在产量上,上不来,二是离开营林公路太远,无法和我们竞争。 更重要的是,没有哪一家采石场像我们这样,和他们开税务发票,他们可以凭此抵扣缴税,这等于是我们不打折的打折了。” 听到何崇龙这样说,何维德非常惊讶。 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还有这样高明的经商意识。 姜还是老的辣,这话永远都不会过时。 “所以,爹,你只要把开税务发票的事情讲清楚,咬死不打折,他们三个老板都不得不乖乖来买,不敢不要我们的碎裸石。 再说,水泥、钢筋、碎裸石等等材料的价格,都是可以调差的,对他们的建筑成本和建筑利润,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他们是不会太过于讲价的。 当然,如果他们不要开税务发票,也可以适当的优惠一点,但也不能把所有的税都让给他们。”何维德说道。 “好。维德,就按你说的办,开税务发票不打折,如果不要税务发票,就打税费一半的折。他们爱要不要,让他们在全县去比较,看到底买哪一家碎裸石强。” 何维德虽然留了一千吨水泥,但水泥路一旦开起工来,三个班组六套人马拿着机械化,一施工起来,是会比老虎吃食都要快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水泥路正式开工前,他必须把相应的水泥、碎裸石、钢筋等等材料准备足够,不能因为材料不足而影响施工进度。 采石场是自己开的,不用太担心。 钢筋的需求量也不多,按预算买回来就是了。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水泥的备料。水泥不仅需求量大,而且必须提前多备三五天的施工用量。否则,一旦水泥厂和销售店缺货,势必会导致停工误工,延误工期。 他安排三满何崇狮这几天具体负责水泥存放棚的建设,要求把存放棚就近建在路边,重点做好防雨防水和防盗。 水泥存放棚建好后,何维德一次性就购买了一万吨水泥,堆放到存放棚里,以确保施工之需。 当铺设水泥路的工作走上正轨之后,他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发展之路。 建筑施工是肯定要搞的,不做建筑就不叫建筑公司了。 但从目前的形势看,至少在内地,建筑还没有形成高潮。 无论是砌房子,还是修路架桥,项目都不是太多,因此竞争十分激烈。 从前世的发展轨迹看,建筑行业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开始热火朝天的。 建筑行业的春天,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住房私有化促成的。 90年代末期城市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各个地方各种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商业集中区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各种厂房、商业用房、办公用房的大建设。 而90年代各个单位住房的全面改革,职工住房从单位房到有限产权房的推进,再到全部产权的改革,职工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私人住房。 普通城镇居民和先富起来的部分职工,随着国家土地和建房政策的放松,也开始有限的建设私人住房。 虽然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在八零年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商品房,但在地区一级的城市,一直到2000年前后,一些特别精明的商人,才纷纷进入房地产领域,开始大显身手。 商品房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成为建筑业的春药。 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正式进入炎炎似火的夏天,甚至被某些人称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