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玄幻小说 - 乱世巨商在线阅读 - 193章 大宋荒年裁军

193章 大宋荒年裁军

    大盛朝建国三年春,大宋枢密院枢密使杨戬,代表大宋皇帝与大金签订了两国结成盟国的条约。

    条约指出,宋金两国结成兄弟之国,宋为兄,金为弟。

    结成同盟后,为了支持金国扩军,帮助大宋从辽人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大宋将无偿供给金国五十万石粮食,二十万斤平价精铁,以及布匹若干,物资总价值三百万贯。

    所有物资今年交六成,明年八月份前,将剩下的四成物资交齐。后年两国联合向金国索要燕云十六州,如果辽国不给,两国就联合出兵,共同打大辽……

    两国签订盟约不久,大辽遣使到东京城,强调两国是兄弟之邦,应该和平相处。如果大宋将岁币增加一倍,大辽天祚帝可以考虑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朝。

    大宋皇帝赵佶接受丞相王黼的建议,派吏部侍郎秦桧与辽使协商,辽使说宋朝在宋辽边境陈兵几十万,是我们不敢轻意相信大宋的原因。

    如果大宋有诚意,就将西北三镇、太原等地的兵力减少,把太行山的军队解散,再把岁币增加一倍,那么三年后,我们将逐步归还燕云十六州。

    三月中旬,大宋枢密院和兵部联合发文,遵圣旨裁减各处兵马。西部每镇领兵三万,太原一镇领兵四万,余者遣散。

    太行山杨家军可以保留一万,但粮饷自筹。大名府仲老侯爷年老,已经不能领军,手下兵马留五千看守侯府,并协助驻军维持大名府秩序,其余遣散。大名府府兵可保留三万……

    赵佶对各地的裁军人数,比秦桧等人建议的稍微往上多加了一些。同时并没有全部解散太行山杨家军,让他们保留一万的编制,以便需要时,好征招这支战力非凡的人马。

    这年春夏,北方大旱,山西、河北、淮北、陕西等地粮食种不下去,眼看赤地几千里,秋收无望。还在初夏,北方各地粮食大涨价,稍为有点余钱的人家开始屯粮。

    许多农民见地也种不下去了,到了秋天定是颗粒无收,留在家乡到了秋冬只有活活饿死,不如趁早逃荒。

    有的逃到赵重阳万通商会的势力范围,大多被商会收容,通知他们到固定地点集中,最后送往大盛国各地安置。从五月份开始,阮小五、阮小七两兄弟的水军送了近二十万难民去大盛国,钱小波和谢帮金也送了十五万人。

    逃难到其他地方的,大多被有心人士组织起来,往太行山上杨家将控制的山区跑来。

    赵重阳说过,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所以,以杨怀玉为首的太行山居民,对灾民总是笑脸相迎。

    四五月间,灾民只有两万多人,很快就安置下去了。到六月间,逃难到太行山区的越来越多,前十天就接近三万人。

    原先来的,一个村安置几户就解决了。现在人越来越多,就必须另外开劈荒山,建立新的村落。

    但粮食是关键,太行山虽然遵照赵重阳的指示,贮存了控制区十多万军民一年的粮食。

    但现在来了大量的灾民,按现在的情况,方天俊在太行山高层的灾民安置会议上,作了一个大胆的推断,六月底,灾民可能达到十万人,七月间有可能再增加十万人,那么到了年关,大行山的灾民将达到六七十万人,这样贮存的粮食无论如何也撑不到年底。

    作为赵重阳都看重的智囊,方天俊的分析绝不是危言耸听。太行山的主要领导杨怀玉、杨志、史文恭、杨沂中等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会上方天俊建议:

    首先,对粮食进行严格管控,各县的酒坊立即停止煮酒。杨家军控制区的粮食只进不出,禁止在控制区集市买卖粮食,违者没收财物,赶出太行山区。

    第二,各村立即实行集体伙食团,定人定量供应饭菜,严禁私人动火烟。私人的存粮交村上统一支配,按市场价格的两倍结算。

    第三,飞鸽传书山东、江南、淮西等根据地,请求各地支援粮食和管理人员。

    第四,将情况火速报告大盛王,请求大盛王督促各地积极行动起来,确保粮食在腊月以前到达太行山。

    第五,组织人员,将难民带往山东,用大船运到海外安置。

    由于方天俊提出的几点建议,针对性强,又比较全面,大家进行了一番补充后,便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难民安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