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汴京生活日志在线阅读 - 汴京生活日志 第18节

汴京生活日志 第18节

    他觉得沈老四真是太实在了,自个儿都没儿子,对侄子们的事反而比他们的亲爹还要上心。

    沈四叔还挺乐呵:“侄子们都喜欢找我。”

    看着四伯万事不计较的乐呵模样,沈丽姝不由得点头,很好,工具人又多了一个。

    本来沈丽姝提起这个话题,目标是老家那几位堂哥。

    连徐虎都知道他们的板栗生意维持不了多久了,她当然也要开始下一步计划,虽然还没有具体章程,但肯定是要去做的,还会是个大投资。

    按照目前的形势,等这些板栗全部卖完,她至少能分到二三十贯,加上之前的,可就奔着四五十贯去了。

    这笔钱还不到老爹两年工资,买房子是远远不够的,在汴京租店面也很费劲,但攒着它又不能下单,按照沈丽姝的想法,预留四分之一作为流动资金以及支付弟弟们学习的费用,其他的全部投入下一个项目。

    她出大头当大股东,徐虎他们肯定也要投一部分,大概也能凑个五十贯,多少商人白手起家的时候,启动资金还没他们多呢,这可再不是小打小闹了,势必要搞个大规模。

    玩那么大,还指望他们这群平均年龄可能才七八岁的小朋友也太不靠谱了。事实上这一个多月卖糖炒栗子,如果没有沈家旺夫妻的帮助,单靠他们自己也很费劲,收入可能要锐减三分之一。

    是时候考虑增加人手的问题了。

    就算不增加人手,沈丽姝也要考虑到徐林徐鹭这两个小表弟。

    他们跟着哥哥们进城玩一两个月,顺便打工赚点零花钱没问题,可真要辍学了一直跟着她干,还是太早了些。沈丽姝都要把亲弟弟送去上学了,两个比她弟也没大多少的表弟,怎么能放着书不读跑社会上混?

    至少要把这两个小家伙给换掉。

    如果替换的人,可以像徐虎徐力一样听话能干力气还大,那她认为不增加人手,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沈丽姝把接替小表弟的人选,放在了沈家堂兄们身上。

    他们的身份和年龄都比较符合她的要求,也常听徐虎徐力提起他们,大家都处的很好,以后合作起来应该也比较愉快、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真正让沈丽姝产生这个念头的,还是这段时间老家堂兄弟们一次又一次给他们带来的惊喜,他们最开始没有拿到一分报酬,还能在徐虎几兄弟的口头请求下,帮忙弄来了那么多的板栗,就证明他们都是踏实能干、吃苦耐劳的人。

    如果真如徐虎说,他们这么卖力还看在她的面子,更能说明她这个堂姐妹在他们那里的份量,她只会更高兴。

    沈丽姝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对沈家人的印象也是越来越好的。

    只是她毕竟没跟他们相处过,还不能确定他们的为人和心性,想要再多了解和考察一阵,最后再做决定。

    大家虽然都是亲戚,可自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亲戚间为了利益撕起来的时候,可未必就会人心慈手软。

    沈丽姝不想把精力放在算计人心、内部争权夺利方面,她希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忠厚踏实,重点是能听她指挥的一群小伙伴,大家一起创业、同心同德、共同富裕。

    想要做到这点,前期就不能心急,要多方面的观察考量。

    就像跟她合作得如此顺利、从来不闹幺蛾子的徐家的表兄弟,沈丽姝也不是一上来就放心带他们装逼带他们飞。

    她先和他们卖了半个多月花生瓜子,合作很愉快,认为可以加深合作,这才以合伙的形式卖糖炒栗子。

    而卖了那么久板栗,直到中途分钱那次,面对那样一笔巨款,他们也没有生出贪念,心满意足属于自己的那份,沈丽姝才真正确定,小伙伴们是可以放心合作下去的。

    往后拉新人入伙,自然也要走一遍这套流程。

    只是沈丽姝都还没定下新的小伙伴人选,居然又发现了沈四伯这位好苗子,她简直喜出望外。

    因为自己年纪小,沈丽姝出于多方面考虑,找合伙人也只能找跟自己年纪辈分相当,这样才能确保她的想法和安排落到实处。

    但想也知道,等他们的摊子真正做大了,比如在开起了店之类的,没有大人出面压场子就很麻烦了。

    那样的大人可比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难找多了,毕竟越是长辈越要面子,除了她自己的爹娘,谁会听个孩子指手画脚?

    事实上,最初若不是老爹压着,沈丽姝想让她娘给自己打工都很费劲,更何况别人。

    而现在,沈丽姝觉得未来一道难题迎刃而解了,真到了需要拉大人入伙的时候,可以首先考虑四伯——他既然能乐呵呵帮着侄子干活,那帮一帮侄女又有何不可?

    沈四伯显然不知道自己因为一句话就被盯上了,还在一脸乐呵呵的看着孩子们“玩闹”。

    他起初以为是玩闹,孩子们吃过饭后,就在姝娘的指挥下行动起来,生火的生火,烧水的烧水,切菜的切菜,搞得特别夸张,好像配合了无数次,沈四伯自然而然想到了孩子们爱玩的过家家。

    虽然在他们镇上,玩这种过家家的孩子基本都在五六岁以下,可说不定在城里,十岁的大孩子们也兴这个?站在中间指挥的姝娘,分明就是扮演着他娘那类的角色。他娘在家中就是这样一动不动,把儿媳妇孙女们指挥的团团转。

    沈四伯当玩笑看了好一会儿,直到姝娘开始往锅里倒油,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过家家哪有真倒油的,这可不是不要钱的水。

    而且姝娘一口气往锅里倒了半碗菜油,他都惊得抽气了,弟妹竟然只是皱着眉没吭声。

    沈四伯笑不出来了,看了看淡定的徐二舅,又看了眼隐忍着什么的沈徐氏,沉默如他也终于主动憋出一句,“姝娘何时学会做饭了?”

    前些天听孩子们形容了无数次姝娘做饭多好吃的徐二舅,如今都会抢答了,“姝娘不用学,她像她姥爷,天生就知道怎么做饭好吃。”

    “真、真的吗?”

    沈徐氏在看到姝娘倒油的那刻,其实就想捂着胸口晕倒了,就算她开始学着用油炒菜,这么多油也够他们炒一个月的吧。

    姝娘这个败家丫头,气死她了!

    但是一看到四伯那不安的表情,沈徐氏还是顽强的挺住了没有晕,因为她记得是自己强行拉着他们不许走,都要留下来见证姝娘的手艺,现在决不能不能功亏一篑。

    于是她也装出一副淡定的样子,向坐立不安的四伯点头致意,表示没毛病,姝娘就是天生会做饭,就是要这么多油炒菜才好吃。

    沈四伯:“……”

    大家都这么沉得住气,搞得他也不好意思大惊小怪了,只能坐下来继续看姝娘的表演。

    沈丽姝到这么多油其实是要炸葱头酥,据说这是卤肉的灵魂调料,正好这个时代也普及了胡葱,她当然不能放过。

    多点油才能把葱头炸透炸香,最后炖肉只需要用葱头酥,葱油还可以保存起来拌面拌饭甚至炒菜吃,并不会浪费资源,所以她就放心大胆的用了。

    等到那阵霸道浓郁、直冲人心底的葱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沈四伯和徐二舅已经彻底心服口服了,沈徐氏也重新挺直了腰杆,捧着那碗葱油的样子就像捧着什么失而复得的珍宝,柔声问闺女:“姝娘,这油不用了吧?那娘收起来了。”

    沈丽姝正在展示真正的技术,她需要用锅里的一点底油,将切成均匀大小的五花肉不断煸炒出油脂和香味,也没时间看她娘浮夸的反应,只是点头:“嗯嗯收起来吧,最好用东西盖上,别落了灰,这葱油拌面可香了。”

    肉煸炒到一半就可以下大小料了。

    是的,大小料。

    炖板栗烧鸡的时候只能用一些调味品的沈丽姝,如今俨然鸟枪换炮,她放假那天带着弟弟们逛街,还去了趟药铺,把她买得起的桂皮八角香叶等大料都包了一小份回家,今天就是她展现巅峰厨艺的时候了。

    沈丽姝很讲究的放了葱姜大料和糖,用大火煸炒出焦糖香味后加烧好的水,加调料,盖上锅盖。

    接下来就是慢工出细活的小火炖煮了,炖上一两个小时才正宗。

    但沈丽姝也没闲着,又让大弟把他们的小炉子搬出来:“待会娘要用大灶,咱们先把小炉火生起来煮几个鸡蛋,正好跟肉一起炖。”

    沈徐氏觉得她今天真是斥巨资了,买了足足一斤半肉,可在沈丽姝看来,家里这么多人,一顿吃两三斤肉也不夸张,她娘还是保守了。

    没办法,肉不够,那就鸡蛋来凑吧,卤肉饭怎么能没有卤鸡蛋呢?正好她刚才取香料时,看到柜子里本来空了的鸡蛋篮子又满了,用脚趾头都能猜到,肯定是沈奶奶攒的鸡蛋。

    手里有蛋,心里不慌,沈丽姝数了数人头,一口气煮了六个鸡蛋,正好一人半颗,连小弟都有,完美。

    于是沈家旺这天下班回家,又在巷子口闻到了一股光是闻着味道都能让人多下两碗饭的肉香味,这回不用街坊们打趣,他脑子里自然而然冒出一个声音:啊,又是姝娘在炖好吃的了。

    他咽了咽口水,都顾不上跟热情的街坊们寒暄,脚步匆匆直奔家门,真是一刻也不想耽搁。

    沈家旺一跨进家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欢迎,孩子们早已被这香味馋得口水直流,终于等到他回来,简直比过年还激动,欢呼之后,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催促开饭。

    沈丽姝也快忍不住了,建议道:“要不肉就不盛出来了,直接拿碗过来舀吧。”

    就算放桌上,这么多人也坐不开,还容易抢起来。

    大家纷纷接纳她的建议,并且再次默认让姝娘担起食堂大妈的重任。

    于是一点也不高尚的沈丽姝在服务完大家后,以权谋私给自己多打了一勺肉汤。

    一锅肉看着多,分到每个人碗里也就三两块而已,还好有鸡蛋和肉汤拌饭,依然吃得众人满嘴流油,一时间室内只剩下人们疯狂进食的声音。

    吃饱喝足,沈家旺才猛然意识到,他自从回家,满脑子只有开饭,都没跟四哥和二舅哥打过招呼。

    来者是客,他也太失礼了,不由心虚的去看两人,然后就看到他哥双眼发直的摸着肚子,嘴里念着什么“好吃”“赛神仙”句子,一副还沉浸在美味中回不过神的模样。

    二舅哥在家吃过的好东西比他哥多,反应没这么夸张,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毫无形象的瘫在椅子里扣牙缝,那过分慵懒放松的姿态,就差再来上一杆烟袋了。

    沈家旺瞬间放心的靠回椅子里,很好,失态的不止他一个。

    他哥和二舅哥不也没跟他打招呼么?

    第26章

    板栗项目圆满结束!

    虽然大家的形象都没了, 但沈家旺既然想起待客之道这回事,就不能不补救,于是懒洋洋瘫在椅子里同他四哥和二舅哥闲聊。

    而徐二舅他们之前火烧屁股似的要走, 就是怕被留在城里吃饭, 给他们添麻烦。

    如今乱都添完了,还吃上了姝娘做的美味到恨不得把舌头都吞进肚里的卤肉, 也就不在意回家早晚了。

    只要天黑关城门前出城就不慌。

    两人直接躺平了, 有一搭没一搭陪沈家旺聊起来。

    不知道哪句话让徐二舅想起外甥们上学的事,顺口问:“今年还打算送大弟二弟回镇上读书吗?那也念不了两个月书了,若是你们夫妻抽不出空, 不如今日就让大弟二弟跟我们回去, 到时候去虎子几个拜的林夫子那里, 林夫子为人温和讲理, 打声招呼, 束脩随时有空了来补上就成。”

    徐二舅甚至觉得他们家四个孩子今年交的束脩, 都没念几个月, 以林夫子仁厚的性子, 怕是根本不会收他外甥这两个月的束脩。

    不过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 万一自己打包票了,林夫子那里又没能落实,可就要闹笑话了。因此他先不急着吐露, 等办成了再跟妹子和妹夫邀功。

    听到这话,反应最大的既不是当事人小朋友,也不是小朋友父母, 反而是他们的四伯。

    一个激灵险些从椅子上跳起来, “大弟二弟要回镇上念书, 什么时候决定的?”

    沈家旺伸手扶了一把他哥, 笑道,“四哥别急,这事儿不是我们定的,这不姝娘近来赚了些钱,她说她来出钱送弟弟们上学。若靠我们攒钱,他俩指定再等两年。”

    沈四伯被摁回椅子里,惊诧的心情也缓和许多,搓着手开心道:“我是想说,爹娘若知道大弟二弟去镇上读书,一定很高兴。”

    老五虽然过继出去了,也依然是他们的亲兄弟,更是爹娘牵挂不下的幺儿。

    外头都说老五过继给有钱没儿子的隔房大伯进城,从此洗干净了腿上的泥点子,一辈子在城里吃香喝辣,好不快活。

    可他们只见过京城的繁华,哪里知道在里头生活的不容易,甚至连喝水烧火都要花钱?

    乡下人只要肯吃苦肯干活,一家子男女老少多侍弄几亩田地,也就饿不到肚子了。

    可城里那巴掌大的地方住满了人,想找块地方种点菜,或是在家养只鸡鸭都不行,弟妹和孩子们想帮老五减轻负担都没法子,一大家子都指望着老五在衙门里的那份差钱吃饭,日子只能过得紧巴巴。

    其实他们家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些难处,毕竟谁也没在城里住过。

    那时候堂伯虽身子也不大好,可老五却是个报喜不报忧的,家里亲戚请他帮点忙,比如收了粮食山货,想在城里找个价钱公道的店家卖了,他总能妥妥当当的给大家办好,一看就是在城里混得开,他们又听着乡亲们各种吹捧羡慕,还真以为老五多享福,都为他高兴呢。

    直到侄子侄女们出生后,他们娘偶然一次听到亲家婶子同娘家人抱怨,说他们家三娘进了城,日子反而越不好过了,家里的孩子们隔三差五还能吃点肉腥补身子,城里吃穿用度都要花钱,城里的外孙子外孙女别说吃肉了,连鸡蛋都要省着吃。

    听完那番话,他娘回家后也没说啥,只是到处张罗着买小鸡。

    当时家里也养了几只鸡,鸡蛋也够给孩子们隔三差五的补身子,所以刚开始他们都不理解娘为何要突然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