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抚宋在线阅读 - 第1574章

第1574章

    “也没什么事,现在我啊,就是等待,没啥可做的,跟您说说话,聊聊天,挺好的!”吴可笑嘻嘻地道。“外头危险得很,您这里可是世外桃园。”

    吴可这话倒是真没有说错,眼下的东京城,的确是危机重重。

    辽人正在对东京进行无差别的清洗、掠夺。

    对于他们来说,东京城已然是一座必须要放弃的城市。

    对于大宋朝廷来说,这座城市具有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眼下挟大胜而来的宋军,下一个目标,必然便会是收复故都,并且以此为象征,提振全国上下的士气,然后一鼓作气,向辽军发起反攻。

    宋军中部行辕的大军在王柱的指挥之下,再一次越过了方城山,目标直指开封府,而另一边,白羽军大将魏武开始反攻,打得耶律成材节节败退,眼下双方正在商丘附近争夺。

    这两支军队一左一右,目标都是收复东京城。

    耶律隆绪准备把东京城变成一片白地。

    什么也不留给宋军。

    “那些小的,你留着我还能理解,那些老头老妪,你也留着干什么?替他们养老送终吗?”耶律隆绪敲着桌子,正在喝骂垂头站在他面前的陈暻和戴炜两人。

    这两人,都是曲珍原本的手下,在曲珍带着大军配合耶律隆绪南征的时候,这两人便留守东京,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东京人。

    所以这一次,抓捕人丁这样的脏活,也便落到了他们的身上。

    至于辽军,是只管抢掠财物的。

    两人垂着头,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别看他们手里各自还有五六千人,但现在城内聚集的辽军越来越多,耶律隆绪要收拾他们,当真是易如反掌。

    连曲珍都被耶律隆绪玩死了,更何况是他们?

    “只要青壮,接下来一路之上,我们还需要这些人充当民夫。”耶律隆绪冷冷地道:“小的能跟上的就跟上,跟不上的是他们的命!你二人收起那些小心思,实心实意为大辽效力,荣华富贵总是少不了你们的。别看大辽眼下遇到了一些困境,但这只不过是因为奸臣当道而已,等到陛下亲政,我们终归是要再打回来的。”

    “末将明白,一定实心办差!”陈暻两人深深地垂下头颅。

    “赶紧去办。青壮越多越好,河北路上,我们需要修建更多的城池,要塞,差得是人手!”耶律隆绪挥挥手,像赶苍蝇一般赶走了两人。

    前两天,耶律珍派人给他送来了几个人。

    这让耶律隆绪很是尴尬。

    因为这些人,便是他派出去的,准备刺杀耶律珍的几名死士。

    除了林仇,剩下的都全须全尾的给送了回来。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却不能说破,说破了,便没脸了。

    耶律珍此举,就是让耶律隆绪没脸了,耶律隆绪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地小人。

    特别是来人转述了耶律珍的意思这后,耶律隆绪更觉得十分地没意思。

    让自己坐镇析津府,让耶律辩机坐镇河北路,这是把军权与财权一股脑地给了自己。

    耶律珍要亲自来东京城与耶律隆绪谈判,更是让耶律隆绪很意外。

    自己可是起了杀心要杀他的。

    他居然还大刺刺的要来。

    这份心胸和胆识,让耶律隆绪自愧不如。

    难怪多年以前,先帝便直接起用了耶律珍任南京道总督,那时的自己还颇不服气,现在看起来,先帝法眼无差啊。

    如果耶律珍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权位,那么在接下来逼迫承天皇太后还政皇帝的事情之上,他不但不会成为阻碍,还会成为助力。

    现在得出来的这个结论,让耶律隆绪觉得自己真是小鸡肚肠。

    可耶律珍竟然能放下这些,又有谁能想到呢?

    权力这东西,只要得到了,谁又想放下呢?

    反正自己是做不到的。

    耶律珍与承天皇太后的关系一向亲近,在国内的影响力也大,有他居中,事情也许能办得更容易一些。

    所以,耶律隆绪决定要用一个盛大的仪式来欢迎耶律珍的到来。

    一来,这是自己用实际行动向先前刺杀耶律珍的行为倒歉。

    二来,也是做给眼下便在析津府驻扎的承天皇太后等人看的。

    瞧瞧瞧瞧,我们已经与镇南王达成一致了,太后您还不明白我们的意思吗?赶紧归政吧,不然皇太后您可就要众叛亲离了。

    与皇太后、耶律珍等人认为,时间愈长,大宋便会愈强,大辽肯定会没有机会这样的认知不同的是,耶律隆绪等一干人,大宋即便再强,也无法撼动大辽的根基。

    了不起,大家便又是回到了以前对峙的局面罢了。

    能不能一统天下,耶律隆绪并不是太过于热衷,大辽的领土已经够多得了,更何况现在镇北王耶律敏,已经把花刺子模都打下来了。

    在南征击败宋国和太后归政,大辽回归正常两件事情上,耶律隆绪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件事,他认为第二件事情更重要。

    以前太后势大,自己不得不屈从以换取复出掌握权力的机会。

    现在南征大败,太后威名大坠,国内矛盾集中爆发,正是反攻倒算的绝佳时机。

    所有的过错,由太后一人背了去,皇帝亲装上阵,更有利于团结国内所有人,一齐共渡眼前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