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都市小说 - 精讲《弟子规》在线阅读 -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二)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二)

    一、“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所以应该恭敬地聆听。可是我们现在都嫌父母啰嗦,嫌父母烦。现在很多孩子一上大学就都不愿意回家,连电话都不给父母打;父母想给他打电话吧,又怕耽误了学习时间,所以只能自己忍着不打。可子女什么时候能想起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呢?没钱的时候,打个电话说,妈,我没钱了。这些孩子想不想父母?不想。他想什么?想钱。所以我们很多人活了一辈子,没有学《弟子规》,不会做人,不懂孝顺父母。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第二句是什么?“父母责,须顺承”,就是父母在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非常恭顺地、虚心地去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这样才对。可是我们现在的父母敢责备孩子吗?不敢啊,因为孩子会要挟父母。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母亲说他两句,他就说,你再说我,我就要离家出走了;或者你再说我,我明天就不上学了,以此来要挟父母,跟父母讨价还价。我们也知道现在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有很多都是父母一责备,自己就赌气离家出走了。这是什么原因?父母没学《弟子规》,所以不会教育;孩子没学《弟子规》,不明白该怎样做儿女。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两个儒家的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孟子。孔子和孟子相差了200年,孔子的一个行为就感动了200年后的孟子替他弘道。人们称孔子为“先圣”,称孟子为“亚圣”,因为孔子是他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孟母,我记得《三字经》说“子不学,断机杼”,这是孟母教育孩子的故事,说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你看这个母亲很有智慧,没有直接说孩子,用行动来教育他。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的织才能织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亚圣”。

    前两天我去一个将军家里,看到了一副字上面写着“亚圣宗孙”,我一看写字的人姓孟,所以他称“亚圣”是他的祖先。

    二、看到这个以后我就想起曾经有人问我说,老师,你姓什么?我说我姓秦。他立刻就说是不是秦始皇的秦?我说你为什么要说秦始皇的秦?你为什么不说我是秦桧的秦呢?难道秦桧没有后代吗?有可能我就是秦桧的后代啊。

    这说明人都愿意向有名望、有德行的人靠拢,这是人之本性。所以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明白,我们的一言一行是会涉及到子孙的。就像我们姓秦的人,我们老家整个村庄都姓秦的,大家从来都不愿意去西湖,因为秦桧在那边受罪,我们觉得去了会很惭愧,很没面子。

    所以说祖辈的一个德行就会让子孙抬头挺胸;祖辈的一个恶行,也会让子孙灰头土脸。其实秦桧的父母积没积德?肯定积德了,不然他怎么能当宰相?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的一言一行不是说没就能没了的,秦桧的臭名声上千年也没消失。

    我听一个美国朋友讲,现在国外有一句话,说孔圣人出生在中国,是世界的圣人;秦桧出生在中国,是中国的秦桧。这个话很有意思。

    我虽说表面姓秦,实际不姓秦,因为我看过族谱,我爷爷四代以上不是姓秦,是给秦家顶门的,后来为了报答秦家养我祖先之恩才改姓秦的。我经常在讲课中会讲到这个典故,也是在提醒我们大家,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本性都是会去靠拢仁德之人的。你看现在姓孔的人都很乐于说自己是孔老夫子的后代,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也都会遵循孔老夫子的教诲。谦德弘愿的精讲《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