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在线阅读 - 第九五二章 想少的和想多的

第九五二章 想少的和想多的

    这么长的时间,刘协第一次痛痛快快的走出了崇德殿,没有恶心的西凉兵,也不用在看讨厌的李傕郭汜的嘴脸。

    “……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碝磩彩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红罗飒纚,绮组缤纷……”刘协一边慢慢的度着步,一边轻轻的哦吟着,显得心情非常的不错。

    只有丧失过自由的人,才体会到自由是多么的可贵。

    “哈……”刘协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脚步,半转着头看向了一侧的树梢之上。

    春花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但是还有一些残留在枝头,而在绿树红花之间,两三只五彩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

    在刘协身旁服侍的小黄门顺着刘协眼光看过去,然后轻轻的说道:“陛下……要不要奴婢把它捉来?”

    刘协目光随着蝴蝶上下游走着,然后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不……走吧……让它在这……”

    但是刘协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才走了一半,就有小黄门前来禀报,说是侍中荀攸求见。

    侍中严格讲起来并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官职,只是一个加官而已。

    “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其实就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当然这个顾问可以作为掌管乘舆服物,甚至是包括“虎子”在内的器物的皇帝近臣,当然也可以参与朝会,最重要的是,侍中可以出入宫城,常居君侧。.ZWwx.ORG

    侍中荀攸在小黄门的带领之下,拜见刘协之后,禀报道:“陛下……征西将军斐,已回师北归了……”

    “为何?”刘协有些惊讶,也有些不解。

    荀攸沉默了片刻,说道:“征西将军言,北地鲜卑多有异动,恐袭扰在即,加之长安初定,又有太常种等贤臣辅佐,故而北归……”

    刘协问道:“太常可有何言?”

    荀攸摇了摇头。

    种劭不是没有意见,只不过这个意见,连荀攸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按照种劭的意思,是要让斐潜去对李傕等残余的西凉兵卒进行追剿,但是种劭是要让斐潜领着自己的兵卒去,而并不是说让其统领长安的这些西凉降兵又或是长安禁军。

    按照种劭的说法,似乎也算说得过去,因为西凉降兵军心未定,骤然之间上战场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意料的问题,而在长安的禁军一则是要恢复其被李傕郭汜等打乱的编制,另外又要镇守皇宫和城池,还需要看守管辖这些西凉降兵,所以也同样无法抽调出来……

    这些当然是实情,也是现在长安城内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着事情就不可以解决,或者说可以不做任何事。

    常常有人说,男人会在两件事情上会自动的降低智商,一个是美女,另外一个是金钱。其实这两个方面都和一个东西相关,那就是权势。

    种劭在王允当政期间甚是不满王允的做派,而现在当他开始接触到汉王朝的权利核心,开始执掌尚书台的时候,却也同样的陷入了如同王允一般的摄权怪圈。

    种劭不聪明么?

    马宇不博学么?

    刘范不机敏么?

    都不是,但是联盟最大的弊病暴露无遗,当联盟当中一个或是某几人表示强烈反对某一项事情的时候,其余的人往往就算是有正确的意见也很难去真正的得到实行。

    每个人都有梦想和希望,都有当自己如何如何的时候,就要如何如何让去做的雄心壮志,甚至会见到一些人在做一些事情,会大发感慨,甚至是长篇大论,来鄙视这些人的智商和行为。

    但是当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往往就抓瞎了。

    否则后世那么多的人收了黑钱之后也不回寄希望于烧几柱香或是挖几个坑,就可以躲避过风头,消灾避难了,难道那些人都是愚蠢的?相反,这些人能坐上那个位置,能收取大量的财富,其智商或者是情商往往都比一般人的还要高出不少。

    而作为一个联盟的必要领导者,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汉王朝的领导者,汉帝刘协相对来说年龄还是偏小,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么两三年期间基本上都是出于半幽闭的状态之下,虽然说在察言观色上的技能有所进步,但是治国理政平衡权势之间的本领基本上就是零增长……

    荀攸拜而进言道:“陛下……虽京都方定,然三辅未稳,将相不合,非吉兆也……天下望治,如同饥渴,三军之气,尤待重振,如此之时,征西将军北归未免有些……”

    旁观者清,荀攸没有参与到这一场升官进爵的饕餮盛宴当中,所以还算是比较清晰的认知到现在的一个状况,城中虽然已经算是大体上控制起来,但是在城外的西凉兵却未必能够像种劭所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

    夏牟是老将没有错,是曾经担任过汉灵帝时期的西园八校尉之一也没有错,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可以获得在战场上的决定优势。

    老资格只能说明有一定经验,但是不能完全代表个人的能力。

    所以荀攸觉得至少有个更有实战经验,至少面对西凉兵卒有过胜利结果的斐潜在长安,相对来说会更加安全一些,因此他才在种劭等人听不进建议的情况下,来到了未央宫中,希望通过刘协,来让斐潜能够留下。

    但是想要让斐潜留下,必然就会动到现在种劭、刘范、马宇、夏牟在内的人的职权和利益,所以只有刘协展示出强硬的姿态,以皇帝的名义进行诏令,也才有办法进行协调和分配……

    刘协迟疑了一下,有些不知所措的说道:“荀卿,那么……朕应该如何?”

    荀攸低着头,默然了一会儿,说道:“此事……须陛下乾坤独断,臣不敢多言……”荀攸在心中还是叹息了一声,知道这个微薄的希望还是不太可能实现了。

    荀攸可以将现在的情况告知刘协,这是他的职责。皇帝向侍中了解国家、朝廷、甚至乡野的情形,这是从汉代建国的时候就有的惯例,所以荀攸向刘协讲述这些事情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替刘协做决定,这样的事情就是可大可小了……

    汉武帝继位的年龄就不说了,那种手段和魄力简直就是天下雄主的模板。

    而在汉武帝之后,在民间成长的汉宣帝,左右没有心腹,宫中没有势力,然后都能够一步一步的将权倾天下的霍光一族慢慢的瓦解,最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与霍光连坐诛灭的一口气干掉了近千家。

    汉代的刘氏家族里面,也是很有一些狠角色的,但是眼前的刘协能担当起这个责任来么……

    对于这个问题,反正斐潜倒是觉得刘协现在还不算是一个雄才之主。

    撤离长安,是斐潜之前既定的计划,不管有没有讨取郭汜的首级,都不会在长安久待,当然,杀掉郭汜之后,基本上长安的西凉兵就属于部队无首的状态,被反西凉联盟一**到也并不意外。

    不过有意思的是种劭居然是给了斐潜自己一个征西将军的头衔……

    征镇平安,四方将军。

    征字的将军为排在四方将军的第一行列,和九卿的位置差不是太多,或许是因为之前斐潜被拜过光禄勋的原因,虽然斐潜不就,但是多少还有一个逼格在。

    不过封斐潜作为征西将军,种劭等人的用意也是非常的微妙。

    征西将军是最早的时候,刘秀带着兵马西征赤眉军的时候设立的,后来便一直沿用至今。

    而赤眉军原本是在兖州泰山附近起兵,然后一直发展,在青州徐州兖州不断壮大,最终和王莽的朝廷军队大战,后又进入了关中,鼎盛期时号称百万,成为了和刘秀分庭抗争的两大派系……

    刘秀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统领着冀州和一部分豫州的人马,最终和赤眉军决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征西将军,便是先锋。

    因此有征西将军以来,便都是镇守在关中地区,统领雍凉,一般的情况下也是在长安建衙。

    所以实际上,种劭等人合计着给斐潜这样的官职,实际上不仅是希望将斐潜留在长安,还希望将斐潜完全推到和西凉这些人的对立面上去……

    正当斐潜渡过渭水,开始向频阳方向进发的时候,后面忽然掀起了一阵烟尘,似乎是几骑从长安方向赶了过来。

    来的人正是荀攸。

    “君侯,可否借一步说话?”荀攸一脸的风尘,朝着斐潜拱拱手说道。

    斐潜认出这个就是当日在崇德殿上有对着他施礼的中年人,便下了马,和着荀攸往一边的道旁走,一边说道:“好说,好说,不知足下……如何称呼?此来何意?”

    “在下荀攸,字公达,任侍中,特奉皇命而来……”荀攸拱手说道。

    荀攸?

    斐潜不由得侧头看了一眼,竟然看起来比荀谌年龄还要更大一些。不过荀攸可是号称官渡之战的核心人物啊,现在竟然是不在曹操那边?

    这么说来……

    “君侯?”荀攸没由来的忽然一阵心惊肉跳。

    “呃……失礼了,某忽然想到了些并北之事……”斐潜收回了发散的思维,此时距离曹操和袁绍决裂还有一段时间呢,现在官渡之战还有没有还不好说,现在就对于荀攸采用什么特别的举措未免就太过了一些。

    荀攸还以为斐潜在想着北面的鲜卑的事情,于是理解的点了点头,心中缓了一口气,原来如此,怪不得觉得有一股征伐之意……

    荀攸沉吟了一会儿,郑重的对着斐潜说道:“如今君侯名镇并北,犹如赫赫南仲,玁狁于夷之举,实乃国之幸事也。”

    南仲和玁狁啊,呵呵。

    南仲是周宣王的攻讨周边胡夷的大将。

    周宣王是年幼登基,并且周宣王之前的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糊涂奇葩王,然后就发生了国人暴动,便有了最早的周召共和,也才有了中华历史的纪年开始,南仲也就是那个时候去驻守边疆的……

    周宣王在周召共和这一段时间被称为之为宣王中兴,但实际上却是周朝的皇权旁落的开始,甚至是暴露出了统治阶层的虚弱,从神圣的天上滑落到了地面……

    所以如果知道这一段历史的,便会明白荀攸的意思,而不清楚或者不了解的,就基本上抓瞎了。

    见面就说好话,肯定没好事,荀攸在试探,不过也带了一点点提醒的意味。

    汉代就这样,难道斐潜可以说你这家伙,说什么滚犊子话,能不能说得直接一点?或者斐潜可以不适应这个东汉的社会,而是指望这个社会来适应自己?

    就算是在后世,没有咬文嚼字的文人习惯,难道任何人相互之间都是有一说一,直言不讳?红杏出墙隔壁老王的那点事,会光明正大的满世界说?老总准备给某个下属穿小鞋,会摆明车马的当着面讲?顶着一个我这人就是心直口快的招牌,就可以指望别人也一起心直口快?

    因此斐潜摆了摆手,说道:“公达过誉,为国守土,乃某本分尔,不值一提,岂敢和南仲相比?如今陛下聪慧过人,又有朝中贤臣辅佐,自然天下指日可兴。”

    荀攸默默的点点头,然后说道:“此番前来,乃奉陛下之令……”

    荀攸向后招了招手,旋即一名跟随其而来的随从捧着一个长条形的锦囊上前,然后解开了锦囊,露出了在其中的一把长剑。

    荀攸将长剑双手高高举起,对着斐潜说道:“陛下得知君侯北归,特御赐此剑,以壮君侯之威。”

    斐潜看了一眼,有些疑惑。

    汉代虽然是已经有了尚方宝剑一说,但是现在这个尚方宝剑,还没有代表着独断专行的权利和先斩后奏的权力的意思,只是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御赐之物而已,而且后世在各种桥段当中,那种真正尚方宝剑有莫大权威的概念,是从明代才算正式开始,而且还必须要举行盛大的授予仪式,才具备上打君不正,下揍臣不忠的特殊光环加成。

    所以此剑必然有其另外的含义……马月猴年的诡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