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

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

    李泰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松嫩平原,这片肥沃得有些过分的黑土地平原。

    之所以李泰开始集中力量支持李世民北伐辽东,也是因为如果要开发松嫩平原,那必须要把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给清理干净,比如说,首当其冲的高句丽。

    至于除了高句丽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政权,李泰并没有放在眼里,其中包括韦氏契丹之类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名号的少数民族。

    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黑龙江这一片土地跟其他北方土地有本质区别。

    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目的是要把这片土地开发成耕地。

    对汉民族来说,其他土地说舍弃也就舍弃了,但对可耕种的耕地,那可就真的是命根子,真不是你说舍弃就能舍弃的。

    或者说,只要是能耕种的土地,哪怕将来真被少数民族给占领,那也一定会心心念念的将其收复回来。

    更不要说黑土地这一种,在这时代唯一理论上能生产超过五石粮食的土地了。

    把这一片土地给开发出来,以后东北这片汉人肯定就落地生根了,根本就不会再有少数民族这个概念,所有人都是大唐帝国的汉人,你不想要做汉人,在这片土地根本活不下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北这片区域,在清朝时都是满族的自留区,除了作为流放宁古塔外,便没他什么作用。

    但在汉人闯关东,把这一片的土地开发出来之后,这片土地的汉人直接就成为主体民族。

    甚至因为开发黑土地所打来的红利,加上这一片土地本身的资源丰富,更成为共和国的长子,成为全国最先进入城市化的地方。

    而对李泰来说也是如此,只要松嫩平原的耕地能开发出来,李泰不相信以后的汉人会舍弃掉这片能耕种的土地。

    而这片土地能耕种的同时,因为生活在较为苦寒的地区,以及跟周围异族的相处,所以这地方的人肯定是武德充沛的家伙。

    说不定等大唐覆灭后,这里还真会崛起类似张作霖这样的北方霸主,甚至有很大可能统一天下,即使如此李泰依旧愿意把这片土地开发出来。

    还是那句话,窗口期也不过只是大唐这些年而已,只要这里的土地开发出来,那中国人就没人能够放弃这么一大片能耕种的土地,要是这片能够耕种的土地丢了,那真是要被戳嵴梁骨的。

    另外,李泰看好这片土地的原因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开发,长安到洛阳这一线区域相对现在大唐所拥有的生产力来说,已经有点不太适合作为首都的。

    或者更进一步的说,关中平原这块在中国历史上占了千年历史的城市,实际上已经有点匹配不上整个华夏生产力的发展了,尤其随着大运河被凿通后就更是显着。

    像历史上大唐皇室有几次都要出逃长安就食洛阳,这的确有李治天生有几分凉薄,但更重要得,是生产力提升跟周围生产环境不配套的原因。

    但谁让大唐实在太过璀璨,同时这时代的丝绸之路所带来的繁荣,更让这过高的生产力有了其他的地方能够释放自己的产量,从而让关中平原赢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繁荣。

    或者说,因为古代的人也不研究这东西,再加上长安洛阳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的政治经济核心,所以他们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问题。

    但现实却是,大唐的生产力早就应该走出关中平原这一片狭小的土地,向更大地方开拓。

    当然就算唐王朝没这般觉得,但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也在以后历史中,用脚投票的把关中地区给舍弃掉了。

    李泰很明白,如果自己是纯粹的关陇贵族,那自己甚至要打压东北地区才是正常的。

    但李泰不是正常的关陇贵族啊,对李泰来说,自己就算是再怎么样的努力,制定下完全的规则后人肯定还是会找出漏洞意义的钻透,大唐再怎么辉煌,也不会有千年皇朝。

    但自己需要让华夏民族在某些优质的土地上留下属于汉族的烙印。

    唯有如此,等到了后人中出了俊杰收拾山河,自然会在有需要时大喊“自古以来……”

    对李泰来说,只要能达到这一个目标,那自己也就没有算白来这大唐一回了。

    所以,松嫩平原这片土地,李泰肯定是要开发的。

    真正把这片土地拿到了手中,那汉人在亚洲东部才算站住脚跟。

    自己也就能够彻底的放手,开始征讨西域,甚至跟吐蕃决战青藏高原了。

    否则别得不说,单是生产力所带来的物资上就会差很多。

    当然李泰也不否认,等到松嫩平原开发出来后,东北地方必然会崛起类似陇西贵族这样的军功集团。

    毕竟这片土地是最容易出军政府的,如果反叛的话可能比安禄山的叛乱还要严重。

    至于很多其他更好的土地,哪怕自己知道,也因为距离的原因,大唐是不可能直接控制得了,别得不说,印度那块土地够好吧,但就算是有了航运体系,想要控制都非常麻烦。

    但这片土地是能被纳入到大唐有效管理范围的耕田,仅凭借这点,自己就不可能因为担心这里未来会发生叛乱之类的,因噎废食的放弃这里。

    “辽水和那水的土地……”李淳风听到李泰的话,虽然有几分意外李泰会对这片土地感兴趣,但出于对李泰信任,倒也并没有多问什么,马上给李泰准备好对应的人才。zWWx.org

    而事实上对天津来说,想要找去过北方的向导实际上也并不困难,甚至李淳风为了以防万一,更是准备了好几队的人来。

    毕竟北方的土地,有很多地方既不属于大唐,又不属于高句丽的两不管地带。

    多准备几组人哪怕真出了什么事情,也不会耽误了李泰的事。

    至于军事上的事,说实话,在干掉高句丽水军后,李泰除了等待李世民过来幽州以外,自己主要的还是在修建幽州到营州柳城的道路。

    当然,这次只是要求他们按照两个月的工期,把这条道路给修建起来,基本上能做到运输粮食,以及行军稳妥差不多也就足够了。

    至于想更进一步,那就只有看李世民能够打到什么地方了。

    毕竟没有军队保护,自己的徭役也不敢随随便便约过国境线,去高句丽的眼皮子底下修建道路啊。

    除了陆地上在王真儒来了后调度他们修建道路以外,在海上,李泰开始沿着渤海的海岸线,开始建立临时的港口,在渤海之上运输粮食,这可比陆路运输要方便的多了。

    尤其在高句丽的水军被干掉了之后,水上的运输路线也更加的安全。

    只不过,李泰从来不放心只是一条运粮路线,弄出一条陆运路线,一条水上路线,自己也能够安心许多。

    哪怕有一条粮运路线因为什么事情出了变故,自己也能有另外应对的手段。

    毕竟对于国家大事来说,多一分保险总归多一份容错。

    不过最重要得,还是在继续的盘点幽州的物资,毕竟那些有问题的人放火烧了也就烧了。

    但剩下的物资中,有多少种类,每种种类有多少的储蓄,又有哪些是现在就需要拿出来用得,有多少是要先继续存储着的,但将来会用上的,这些也都需要去一一去整理。

    这世界的工作是做不完的,你只要想要去工作,那就总能够找到。

    这就好像是码字,如果真一心想码字,时间挤一挤终归能挤出时间去码字。

    只不过,这世界上八爪鱼少,懒鬼太多,哪怕再喜欢码字,也本能的想要偷懒。

    就在李泰处理着一些细碎的工作时,这时候一路征兵,一路前进的李世民,坐上长安到洛阳的驰道,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洛阳。

    三百五十里的距离,召集起来的大军少说也要走上九天的路程,实际上所有军队花费了四天左右,便全部都到达了洛阳。

    李世民看看自己身边的杜如晦,开口道,“如今才知道这驰道之迅捷,难怪青雀这般竭尽全力的修建这驰道,若全天下都修建起如此驰道,大唐兵锋怕能转瞬即至了!”

    李世民虽然明白驰道这东西,尤其长安到洛阳的驰道所所带来的利益,但真用军队在这驰道上走了一圈,李世民才深刻的明白这驰道的作用。

    别得什么都不要多说,单单只是行军的时间减少了一半,便能显露这东西的作用。

    杜如晦听着李世民的话,却是露出了几分的苦涩,开口道:

    “这趟跑下来,怕就要折损万余匹的驽马吧,想来也就只有魏王这么的奢侈,能用这样的道路啊!”

    身为老一辈的人,杜如晦觉得李泰真的干起某些事情的时候,就是会格外奢侈。

    虽然讨伐高句丽时,杜如晦早就明白,大唐这些年的积蓄会消耗不少,但却也没想到,仅只最初的运输士兵从长安到洛阳,便见驽马大量死亡。

    但杜如晦也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清楚知道在战争中己方军队能快一步赶到战场,那这些消耗也不是不能够支付,至少它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而在这时候,吕才则快步走过来,对李世民行礼道:

    “启禀圣人,船只已调度完毕,航运水道的肃清命令也已下来,明日军队就可以乘船北上,最长十日就能直抵天津!”

    “青雀为了这一天,到底是用尽了心血啊!”李世民听到了吕才的话感叹道。

    对比曾经征讨洛阳,自己这次调度士兵行军,却是格外的方便。

    一路上几乎不需要自己担心什么,李泰已经把这一路上的事情已经布置得井井有条,大到行军的路线,小到每一名士卒的吃喝拉撒。

    如果换了是正常士卒调度,从长安到幽州少说也要两个月时间,而这一路上会滋扰多少地方,会造成多大影响,说实话真的非常难以估计。

    但李泰一条洛阳到长安的驰道,以及洛阳到幽州的水道,最大限度的把士兵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骚乱下降到最低。

    而沿途准备充足的食物被褥更是让士卒能够尽可能的保持状态,从长安到幽州,自己麾下的士卒不但没有出现任何的疲态,甚至还保持着足够的精气神。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至少在后勤这一部分上,李泰做得优秀程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计。

    “魏王的内政之才,的确是令人望尘莫及啊!”杜如晦也在一边赞扬道,“如此,此次圣人北伐高句丽,定然能旗开得胜!”

    “你呀!”李世民听到了杜如晦略带着几分马屁味的话,道,“怎么你也学得有些像是无忌的样子。”

    “臣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杜如晦倒是笑了笑,毫不在意的说道,“再说,赵国公所说,何尝不是真话呢!”

    杜如晦倒对于偶尔拍拍李世民的马匹没有什么介意。

    至于长孙无忌,历史上因为长孙皇后死了,所以他开始从政从军,跟随讨伐高句丽。

    但现在长孙皇后还没有死,长孙无忌纵然智谋滔天,但一样被长孙皇后压着,只能选择走丝绸之路,看看从这方面能不能攫取权利。

    长孙无忌对这个胳膊肘向外拐的妹妹真的很无奈,但值得庆幸的是,长孙皇后也就只是盯着长孙无忌,对于他的儿子倒是无所谓,这也算是双方之间的默契吧。

    “你觉得若玄成见到这运输的驰道,以及洛阳到天津的水道,又会有如何的想法?”李世民对杜如晦突然询问道?

    杜如晦听到了这话,打量了李世民一样道:“郑国公若活着,纵然他同意征讨高句丽,但也绝对不会同意圣人您亲征,毕竟当初大隋的教训太深刻了!”

    “呵呵,还真的是玄成的性子!”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也赞成道。

    不过李世民又道,“不过朕若得胜后率军回来的,定然要亲自去玄成坟前祭拜,告知他高句丽灭国的消息!”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