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八十四章帝国的执行力

第八十四章帝国的执行力

    此刻,农业学府刚刚完成了收割。

    马周还没有回来,刘神威没有回来,吕才管理着农业学府,李泰心中估摸着孔雀收了这么多粮食,自己应该趁着夏收结束,百姓劳力剩余,应该给百姓安排什么工程比较好。

    是修建通向高陵境内通向村庄的道路,还是多架一条穿过渭水的桥梁,又或者把这些粮食拿出一部分来酿酒。

    毕竟贞观四年算是大唐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大唐不说苦日子过去了,但至少国运在不断腾升,相对来说发展成为了主流。

    而就这么发呆……不对,应该是思索中,李世民便派人过来宣李泰去太极殿了。

    李泰自然不敢耽搁,马上便来到太极殿。

    出乎李泰预料,今天居然没在太极殿里见到李承乾。

    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是在一边听政的,这次没见到他倒让李泰有几分疑惑。

    “青雀,御史弹奏你收购长安粮价,有意抬升粮食价格,是否有这回事!”李世民道。

    “是的!”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语倒没有否认认真回答道。

    听到李泰居然如此就承认了这件事情,过来弹奏李泰的御史都有些慌了。

    他们是真没想到李泰会这么承认,毕竟到底是李泰种出了三石麦田这才打下粮食价格。

    原本他们以为是李泰手下人不知事情轻重才这般做的,没想到李泰居然就这么承认了。

    说实话,就算是御史也未必真想跟李泰正面对上,毕竟李泰现在可有亩产三石的光环在。

    在封建时代,任何能把粮食产量提升的人,都天生拥有道德光环,堪比免死金牌。

    “越王向来以农事为重,还请圣人允许越王详细说明理由。”

    戴胄主动站出来对李泰进行支持,这一幕让在场原本平静观察的重臣们不由一愣。

    因为戴胄此次出面,多少有维护李泰的意思,这是众人所没想到的。

    虽说这几年来,李泰与民部的关系日益紧密,如今更种出三石小麦。

    但戴胄为人向来公正秉直,如今却为李泰维护,显然在戴胄眼中,李泰值得他这般去做。

    “准!”李世民也意外的看了一眼戴胄,然后对李泰道:“青雀,说说理由。”

    “遵令!”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没任何迟疑便是开始说起自己的目的。m.zwWX.ORg

    “阿耶,我主要是有三个理由。

    其一,自古以来,粮贵伤民,粮贱伤农,尤其我大唐将粮食作为月俸的事情常有。

    如今粮价折半,叫苦得可不是只是农民,还有基层官吏,以及其他靠俸禄为生的百姓。

    原本到手的月俸能买到的东西都会折价,粮价过低,反而会逼得基层官吏贪赃枉法!”

    众人听到了这话,不由面面相觑额,倒是房玄龄、杜如晦与萧瑀三人神色严肃起来。

    他们对李泰所说之话暗暗点头,李泰所说之事的确是值得考虑的。

    尤其杜如晦是吏部尚书,他感觉也需要稍稍整肃下吏治了。

    李泰继续道:“第二点,不论高陵接下来的徭役,还是漕运计划的实施,我觉得都需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这才是工程项目能顺利推行下去的基础。”

    对于这一点,戴胄与杜如晦两人听了倒是点点头,这就是他们喜欢李泰的原因。

    那就是内政实行过程中的钱粮,李泰都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但自己手下,却往往需要等待着朝廷的批准,程序走起来比李泰可是慢多了。

    所以有的时候干活可以让李泰进行垫资。

    而李泰也财大气粗的表示没有问题,说垫资也就垫资了。

    当初的蝗灾养鸭,曾经的灾民安置,基本上都是李泰先垫资,然后朝廷再走完程序把钱粮拨到李泰的手上,毕竟卡李泰没有意义,李泰能上达天听,怎么都能把钱粮拿到手。

    “至于第三点……”李泰看看周围,对李世民小声道,“要在这里说吗?”

    “这里说!”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一脸严肃道,“朕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第三,泰想要弄点粮食来酿酒!”李泰一脸诚恳道。

    听到李泰这话,张玄素站出来,神色冷峻的道,

    “越王,您不知道朝廷颁发了禁酒令。不得私自买卖酒水,您身为皇子当以身作则才是。”

    “我知道!”李泰听到张玄素的话点头道,

    “但不一样了,当初我大唐颁布禁酒令,那是因为外有突厥威压,内有天灾连连,粮食给人吃都不够,又怎么能给人酿酒。

    如今突厥颉利被李靖所擒,国运腾升无灾无患,粮食不再吃紧,那为何不能解禁酒令!”

    豆卢宽说道:“今年才过一半,越王您种下的小麦收成了,但还有很多种子粟米的田亩,未必能够获得应该有的守城。越王如今说今年没有天灾,是否太过臆断!”

    李泰上前一步,声音高昂丝毫不屈,说道:

    “豆卢尚书的意思我明白,但我大唐打败了心腹之患东突厥这总归是大唐幸事吧。

    百姓目光短浅,看不到千里之外,感受不到打败东突厥的意义。

    那放开禁酒令,是不是就能让百姓知道,大唐对东突厥的战争取得胜利,从而感同身受!”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在场的众人都不由愣了愣。

    因为这种设身处地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思考的行为,对在场大臣而言是很罕见的。

    就好像禁酒令这种事,对当朝大臣来说,酒水存在因为消耗粮食的原因,所以在国家困难的情况下自然是禁止民间喝酒的。

    但朝廷上下,除了魏征等少数几个靠月俸吃饭的大臣,谁还真的禁了酒水。

    毕竟不能买卖,自己私自酿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越王此言有理!”魏征站出来行礼,然后才慢慢悠悠的说道:

    “如今李总管擒拿颉利班师回朝,正是普天同庆,暂时解禁酒水,正当与民同乐。

    不过开放禁酒令一事,到底关乎粮食安稳,我觉得可以推迟禁酒令开放时间。

    至少要确定今年秋收的如何,再决定是否要全面开放禁酒令。”

    在场众人听到魏征出面支持李泰,不由把目光向着李世民看了过去。

    李世民点头道:“玄成所言甚是,等到药师率军归来便开酒禁半月,以喝灭东突厥之喜。”

    李泰见到李世民做出决定了,不由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一口气还没有顺,李世民又说道:

    “不过,这次仅凭借高陵一地便筹集了这么多钱?高陵这么赚钱吗?”

    说实话,以前李世民只单纯觉得李泰很有钱,一招无中生有总能从裤裆里掏钱解决需要钱才能解决的问题。

    但这次,仅凭借高陵一地的钱财居然能稳住整个长安的粮价,这让李世民第一次对李泰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

    与之对比,李泰建立粮仓什么的事情,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李泰实在太有钱了!

    李泰自然不能说这不是自己的功劳,开玩笑,谦虚这种事情是这个时候谦虚的吗!

    如果自己能成为李世民的钱袋子,那能做得事情多了去了!

    所以李泰自然大方承认道,

    “主要是去年听到李总管擒拿颉利可汗后,便让人在囤积钱帛,在今年用上了而已。

    只不过这些长安商人的消息实在太快了,我前脚跟丰收,后脚跟他们就出售了粮食。

    不然我的小麦脱手,一出一进还能省下不少的钱来。”

    听到李泰的话,其在场大臣们脸上不由露出了几分怀疑。

    一是没想到李泰从去年就等待着粮食崩溃。

    二是没想到李泰今年一年便能拿出这么多的钱来。

    “越王所说,是在去年李总管擒拿了颉利可汗后,便肯定了今年粮食低价吗?”

    萧瑀倒略带着几分好奇,对泰询问,“如何做出的如此断言。”

    “是的!”李泰点头道,“我们的主要外敌是东突厥,东突厥被解决,那大唐不就是把重心从放在军事上,慢慢变成了把重心放在建设上嘛?

    而且我还在去年提出了漕运计划,杜尚书可是答应了我让我在陇右道建立码头的。

    所以我能不准备现钱吗!”

    “越王,您现在的现钱可都变成了粮食了!”杜如晦不轻不重道。

    “至少用粮食也能驱动当地百姓干活,陇右道不是京畿,多准备粮食也稳妥点!”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是不在乎,毕竟在这个时代,粮食是直接当做钱花的。

    “青雀,可你还没有说,你哪里来得这么多钱?!”李世民郑重的说道。

    李泰道“高陵码头是整个京畿道的中心,又因水道四通八达,自然吸引了大量商人进驻。

    别得不说,每天码头收取的靠岸的费用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更不要说其他围绕着码头建立起来的整个营收体系了,所以多少积累了一点钱来。”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在场大唐官僚们一个个的呼吸都变得粗了几分。

    他们是真不知道码头这样赚钱,最重要得是这笔钱不会落在百姓身上,不算苛捐杂税。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上的众人目光都瞄到了杜如晦的身上。

    漕运计划的总负责人成为了杜如晦,现在看到航运这般赚钱,谁都想要去参一股。

    而杜如晦完全不为所动,说实话,原本他加入到李泰提出的漕运计划之中,多少是因为房玄龄的原因,来稍稍的压制一下李泰。

    但现在,看着李泰依靠这码头,居然能短时间内兜底整个长安的粮价,这让杜如晦对这漕运所带来的利益第一次有了清晰认识。

    某种程度来说,如果整条航线全部开发出来,能在整个税务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毕竟大唐可不只是一条渭水而已,还有长江黄河,以及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存在。

    “克明!”李世民马上对杜如晦道。

    “臣在!”杜如晦听到李世民的话果断走出来。

    “你上次所提及从四部中抽调人手成立专门的渭河督运使的想法朕准了,不日拟旨下令。

    另外此事……吏部,民部,以及越王府三方协助,为大运河漕运税收前打造出个样板来。”

    李世民也果断,见到高陵码头的利益之后,程序马上变得快了起来。

    “臣遵命!”杜如晦听到了李世民的话,马上对李世民应答道。

    李泰看着这一幕不由眨眨眼睛,第一次见识到了封建帝制所带来的执行力与效率。

    说实话,如果李世民没有见到高陵的码头所带来的利益,那李泰的漕运计划就慢慢的来,按部就班的走程序也就是了,就算是杜如晦会认真做,但也只是认真而已。

    但现在,看着李泰一个码头所带来的营收,直接给在场朝廷官员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让他们发现,原来修建码头,收取费用居然能这般赚钱!

    那还说什么,自然是竭尽全力的把这个漕运计划给先弄起来,毕竟来钱才是最正确的。

    当然,李泰却是非常清楚,并不是码头修起来了就能够赚钱的。

    像高陵是自己特地挑选的中心位置,与长安之间的距离可谓近在咫尺。

    正是有长安这个巨大的消费品市场,所以高陵才会变得如此的红火。

    再加上自己高陵修建的也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码头,而且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从而确保了整个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转。

    至于渭河其他的州县也学着修建码头,李泰可以肯定,能赚钱肯定是能赚钱的,但想要做得像是高陵这么大几乎是不现实的。

    顶多渭河两头一边吃关东的资源,一边吃西域的资源,另外,再加一个岐州,也许能吃到蜀地的资源,可以建立的得大一些,但其他地区的港口顶多也起到维持的作用而已。

    不过,李泰自然不会提出来,毕竟多建立几个港口,自己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子才好安排。

    而且这一次,李泰看到了杜如晦目光中的炙热,显然马周怕是不能再继续晃荡下去了。

    原本朝廷还秉承着慢工出细活的想法,任由马周与水利官员去渭河探查,但是现在的话,在李世民的意志之下,怕是要在最短时间又好又快的把这工程计划给赶出来!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