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十五)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十五)

    五十三、《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渐》卦内容的诸家易说

    1、诸家易说

    (艮下巽上)渐:女归吉,利贞。

    虞翻曰:《否》三之四。女,谓四。归,嫁也。《坤》三之四承五,进得位,往有功。反成《归妹》,《兑》女归吉。初上失位。故“利贞”,可以正邦也。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虞翻曰:鸿,大雁也。《离》五,鸿。渐,进也。小水从山流下称干。《艮》为山,为小径。《坎》水流下山。故“鸿渐于干”也。《艮》为小子。初失位,故“厉”。变得正。三动受上成《震》,《震》为言。故“小子厉,有言,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虞翻曰:《艮》为山石。《坎》为聚,聚石称磐。初已之正,体《噬嗑》食,《坎》水阳物,并在《颐》中,故“饮食衎衎”。得正应五,故“吉”。

    九三:鸿渐于陆,

    虞翻曰:高平称陆。谓初已变,《坎》水为平。三动之《坤》,故“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虞翻曰:谓初已不正。三动成《震》。《震》为征、为夫而体复,象《坎》阳死《坤》中,《坎》象不见。故“夫征不复”也。

    “妇孕不育,凶。”

    虞翻曰:孕,妊娠也。育,生也。《巽》为妇,《离》为孕,三动成坤,《离》毁失位,故“妇孕不育,凶”。

    “利用御寇。”

    虞翻曰:御,当也。《坤》为用,《巽》为高,《艮》为山,《离》为戈兵甲胄,《坎》为《震》寇。自上御下,三动《坤》顺,《坎》象不见。故“利用御寇,顺相保”。保,大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虞翻曰:《巽》为木。桷,椽也。方者谓之桷。《巽》为交,为长木,《艮》为小木,《坎》为脊,《离》为丽。小木丽长木,《巽》绳束之,象脊之形,椽桷象也,故“或得其桷”。得位顺五,故“无咎”。四已承五,又顾得三,故“或得其桷”也矣。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

    虞翻曰:陵,丘。妇,谓四也,三动受上时,而四体半《艮》山,故称“陵”。《巽》为妇,《离》为孕,《坎》为岁,三动离坏,故“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吉。”

    虞翻曰:莫,无。胜,陵也。得正居中,故“莫之胜,吉”。上终变之三,成《既济》定。《坎》为心,故《象》曰“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

    虞翻曰: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故称“陆”也。

    “其羽可用为仪,吉。”

    虞翻曰: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动失位,《坤》为乱,干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为此爻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宜可怪焉。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渐》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只有虞翻一家的注释。看来李鼎祚对虞翻的注释是多么的重视,无疑说明在对《周易》的注释上李鼎祚与虞翻是一丘之貉。

    我们来读读虞翻这一家的注释之说:“《否》三之四。女,谓四。归,嫁也。《坤》三之四承五,进得位,往有功。反成《归妹》,《兑》女归吉。初上失位。故“利贞”,可以正邦也。鸿,大雁也。《离》五,鸿。渐,进也。小水从山流下称干。《艮》为山,为小径。《坎》水流下山。故“鸿渐于干”也。《艮》为小子。初失位,故“厉”。变得正。三动受上成《震》,《震》为言。故“小子厉,有言,无咎”也。《艮》为山石。《坎》为聚,聚石称磐。初已之正,体《噬嗑》食,《坎》水阳物,并在《颐》中,故“饮食衎衎”。得正应五,故“吉”。高平称陆。谓初已变,《坎》水为平。三动之《坤》,故“鸿渐于陆”。谓初已不正。三动成《震》。《震》为征、为夫而体复,象《坎》阳死《坤》中,《坎》象不见。故“夫征不复”也。孕,妊娠也。育,生也。《巽》为妇,《离》为孕,三动成坤,《离》毁失位,故“妇孕不育,凶”。御,当也。《坤》为用,《巽》为高,《艮》为山,《离》为戈兵甲胄,《坎》为《震》寇。自上御下,三动《坤》顺,《坎》象不见。故“利用御寇,顺相保”。保,大也。《巽》为木。桷,椽也。方者谓之桷。《巽》为交,为长木,《艮》为小木,《坎》为脊,《离》为丽。小木丽长木,《巽》绳束之,象脊之形,椽桷象也,故“或得其桷”。得位顺五,故“无咎”。四已承五,又顾得三,故“或得其桷”也矣。陵,丘。妇,谓四也,三动受上时,而四体半《艮》山,故称“陵”。《巽》为妇,《离》为孕,《坎》为岁,三动离坏,故“妇三岁不孕”。莫,无。胜,陵也。得正居中,故“莫之胜,吉”。上终变之三,成《既济》定。《坎》为心,故《象》曰“得所愿也”。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故称“陆”也。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动失位,《坤》为乱,干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为此爻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宜可怪焉。”

    《周易集解》对《渐》汇编只有虞翻一家的注释,看虞翻的注释等于看天书一般。虞翻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在对今本《周易》的注释上是重“象数”轻“义理”。对所谓《渐》卦卦爻内容,皆以八卦取象,或变卦之说及爻数位上去穿凿附会。况且虞翻在注释时用八卦《巽》卦的不同取象,出现了四种。如“《巽》为妇;《巽》为高;《巽》为木;《巽》为交。”在卦说上一个八卦的取象达几十种,用八卦里的取象去解释《周易》文辞,用何取象,有什么依据呢?更重要的是八卦取象是《周易》产生后《周易》一书又有了名称后才产生出的卜筮上取象筮法内容,因八卦名称是用的《周易》六十四名称里的八个名称。《周易》里名称,是《周易》每篇文章里的前一字,或前两字,又是文章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关系,与《周易》文章内容是个不可分割关系。八卦取象本与《周易》不是同时代的产物。伏羲创八卦是汉人的妄说,《周易》所用那套符号,经现考古上发现最早产生于商代晚期,还只是一套符号而已,既不能称卦符号,更没有八卦之说。八卦取象卜筮之用记载于《左传》一书,八卦一词出现于西汉编篡的《系辞传》里。用后出的八卦取象去解释早出的《周易》文辞,岂能正确吗?无疑是个风马牛不相及。况且六十四卦成为卜筮工具后,史巫才将六十四卦符号里按进去了八卦取象,一套六十四卦符号里起码有十四个卦里有所谓八卦里的《乾》卦符号(六十四卦符号里有十二卦符号里有八卦《坤》卦符号的出现,不包括互卦《坤》卦),若包括互卦来说,六十四卦符号里就有二十个卦符号是有八卦符号的《乾》卦,这么高的重复性,按“象数派”的注释,以卦象去解释,那么二十个卦里的文辞内容岂不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吗?而《周易》六十四文章没有一篇文章是不相同的,《周易》一书的内容,本不是以八卦取象填进的文辞。无疑以八卦取象去解释《周易》文辞是行不通的,自然也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虞翻对所谓《渐》卦的注释,也只是对所谓的卦爻辞内容进行的注释,此卦里也并没有对“六·九”爻题进行注释。

    如今本《周易·渐》卦里的六个爻题内容是:

    初六:

    六二:

    九三:

    六四:

    六五:

    上九:

    虞翻在对《渐》注释时,也并没有对“爻题”进行过注释,并没有如“六五”、“上九”如何、如何的解释。“象数”里出现的爻位说法,是“象数”注释里的内容,并不同于“爻题”。

    如虞翻对“上九”爻辞内容的注释:

    虞翻曰: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故称“陆”也。

    “其羽可用为仪,吉。”

    虞翻曰: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动失位,《坤》为乱,干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为此爻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宜可怪焉。

    虞翻却是只对爻辞内容进行注释,这里是看不到对“上九”二字的注释(当然其它卦里虞翻却对“爻题”数字进行过注释)。这说明“象数派”大多是对所谓的卦爻辞内容进行的注释。那么《渐》里的所谓卦爻辞也就不到百字,无论春秋“繇题”式文本《周易》,或是六九卦爻式今本《周易》,其文字内容是不变的。难道虞翻就看不懂那几十个字的内容吗?为何以八卦取象及爻位去穿凿附会出不伦不类的说法呢?并且《渐》犹如一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其意也极易明显,可让虞翻这“象数”注释的荒谬至极。

    3、附录:

    (1)附录《周易·渐》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渐》原创文本格式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②《周易·渐》春秋文本格式

    ()渐:女归吉,利贞。

    ()家人: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巽: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观: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遁: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艮: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蹇: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③今本《周易·渐》内容格式

    ()渐:女归吉,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六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2)附录《周易·渐》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译文)

    五十三、润物无声,默默奉献,女子出嫁后的吉祥,是利在守正。

    鸿雁慢慢栖落在河岸上,远征的青年人啊!处境虽然艰难,但有话捎来,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栖落在磐石上,饮食不缺,和乐无虞,不要牵挂与思念。

    鸿雁慢慢栖落在陆地上,丈夫远征不能回家。妻子怀孕,无法抚养。虽多不幸,但这是利于保家卫国,御寇抗敌。

    鸿雁慢慢栖落在树木上,又有安全的树桠落脚,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栖落在土山上,妻子多年不能怀孕,但终于年年的承受过来,吉祥。

    鸿雁慢慢栖落在屋檐下,(丈夫回到了家),人们用羽毛做成舞具仪仗,欢庆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解说)

    “渐”:浸,浸染,慢慢流入。“渐”在本文犹如“润物无声”的含义。是寓意在家持家守望远征丈夫的妇女,默默奉献的美德。“归”:女子出嫁,返回。

    本篇题目是“渐,女归吉,利贞。”其意是“默默奉献的美德,女子出嫁后的吉祥,是在于持家守正。”本篇也就围绕着夫征妇守而展开的论述。目的是在歌颂爱国守家的奉献精神。本篇通过鸿雁起兴的手法来描写夫征与妇守,意在歌颂妻子一种高尚的品德。如同《十五的月亮》那首歌所唱出的政治含义。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大雁,鸿雁。“干”:河岸。“小子”:青年男子。

    本段译意是“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河岸上,远征的青年人啊!处境虽然艰难,但有话捎来,一切平安。”这是采用起兴的手法。即用诗歌的体裁,来描写一对婚后夫妻,丈夫远征别离后妻子的牵挂与思念。本段描写丈夫远隔千山万水,终于有话捎来了平安。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磐”:磐石。“衎衎”(kán):和乐高兴之貌。

    本段意思是“鸿雁渐渐地栖落在磐石上,饮食不缺,和乐无虞,吉祥平安。”这是以鸿雁来起兴,象征远征的年轻人生活无虞,没有问题,让守家的妻子放心。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陆”:陆地,道路。“御”:抵挡,阻止。“寇”:盗匪;侵犯。

    本段点出了主题。叙述丈夫远征,不能回家,妻子怀孕而无法抚养这虽是不幸的事情,但丈夫远征是保家卫国,抗敌御寇的事情。这里歌颂了在家乡里的妻子理解丈夫出征,而深明大义,自己身处艰难,但完全没有怨言,甘愿牺牲小家,而为国家。甘愿牺牲自我,支持丈夫远征,是为了阻止外敌的侵犯。这是一曲古老的爱国主义诗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桷”(juè):方形树枝。本段是通过鸿雁栖落在安全的树枝上,来象征在家乡守望的妻子有了安全的存身之处,一切平安。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土山。“莫”:没有什么。“胜”:能承担,能承受。

    本段是讲在家守候的妻子,虽然三年不能怀孕,但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都承受了过来,胜利地度过难关,将等到丈夫的归来。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阿”:屋角处翘起来的檐。“羽与仪”:羽毛做成的舞具和欢迎的仪式。

    本段内容以鸿雁栖落在屋檐下,象征远征的“小子”回到了家,人们手持羽毛的舞具欢歌彩舞的迎接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渐》篇虽是讲述的是“离人”的故事,然而通过青年人的远征,妻子在家的守望,揭示了一个道理。夫妻的别离,虽牺牲了小家的利益,但是为了“利御寇”,即为了戍边,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也是应尽的义务。这是用“诗”的体裁与手法,而歌唱了一曲爱国主义篇章。本篇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本篇内容既没有哀怨,也没有缠绵,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情感。

    《周易》是诗性思维下的产物,《周易》作者受古诗歌的影响,用诗歌的体裁,诗的语言,增加"吉、凶、吝、咎"等"判词",变论说文章,开论文之先河,论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

    《周易》政治哲学所体现的诗性智慧特点,不仅体现在以比喻为代表的表现手法上,而且《周易》的文体形式上还表现在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既《周易》即是诗性的,又是诗体的。

    我们完全看到《周易》一书的如“诗”形式和诗歌语言。若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特征的是非“判词”去掉。《周易》每篇就如同《诗》里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诗歌语言。

    我们知道《诗》里的诗歌,占绝对数量的是四言一句的格式,但也有例外,《诗》里有极少数诗歌同时出现“三言、四言、五言”句子;或“六言、七言”的组合;或“三言、四言、六言”组合;当然《诗》里的诗歌里也出现有“二言”和“八言”的句子,不过这些杂言诗或类同于散文体的“诗”毕竟很少。而《周易》一书里的文句也多是“四言句子”。

    如《周易·乾》篇,若去掉推理判定是非的“判词”,无疑就是一首四言诗:

    “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见龙再田

    利见大人

    终日乾乾

    夕愓若厉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群龙无首”

    这去掉“判词”的《乾》篇内容,与《诗》里的诗歌没有什么两样。无疑《周易》是在“诗体”的基础上转换成“文论体”。《周易》文章代表了从“诗”到“文”的过度体。这正体现了先民擅长模仿,比喻的实证。而《周易》里如诗的篇章,莫过于《渐》了。我们再看《渐》原文: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我们若去掉《渐》文里的“判词”,那么《渐》无疑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渐》

    “鸿渐于干

    小子厉

    有言无咎

    鸿渐于磐

    饮食衎衎

    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利御寇.ZWwx.ORG

    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

    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

    鸿渐于阿

    其羽可用为仪”

    我们再把这首优美的诗,译成诗体式的今文,看看作者歌颂了什么?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河岸上

    远征的年青啊

    处境虽然艰难

    但有话捎来

    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磐石上

    饮食不缺

    生活无虞

    请不要担忧挂念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陆地上

    丈夫远征不能回家

    妻子怀孕无法抚育

    虽说生活艰难

    但这是有利于

    保家卫国

    御寇抗敌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树木上

    有了安全的树丫落脚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高高地土山上

    妻子多年不能怀孕

    但终于年年承受过来

    鸿雁慢慢的栖落在屋檐下

    人们用羽毛做成的舞具

    欢庆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渐》篇完全是诗歌的语言形式,无疑是模仿了“诗”,是以“诗”(诗歌)转“文”(论文)的典型。《渐》文通篇以鸿雁起兴,“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渐》文里这种用“兴”之法,正是《诗》里诗歌的常用之法。也由此说明《周易》一书受早期先民诗歌的影响,是在诗性思维下,最早用诗的语言与体栽写了一部政论文章。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