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五)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五)

    十三、《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同人》卦内容的诸家易说

    1、诸家易说

    (离下乾上)同人:同人于野,亨。

    郑玄曰:乾为天,离为火。卦体有巽,巽为风。天在上,火炎上而从之,是其性同于天也。火得风,然后炎上益炽,是犹人君在上施政教,使天下之人和同而事之。以是为人和同者,君之所为也。故谓之“同人”。风行无所不遍,遍则会通之德大行,故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崔觐曰:以离文明,而合乾健。九五中正,同人于二,为能通天下之志,故能“利涉大川,利君子之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虞翻曰:乾为门,谓同于四,四变应初,故“无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荀爽曰:宗者,众也。三据二阴,二与四同功,五相应,初相近,上下众阳,皆欲与二为同,故曰“同人于宗”也。阴*贞静,从一而终,今宗同之,故“吝”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虞翻曰:巽为伏,震为草莽,离为戎。谓四变时三在坎中,隐伏自藏,故“伏戎于莽”也。巽为高,师震为陵,以巽股升其高陵。爻在三。乾为岁。兴,起也。动不失位,故“三岁不兴”也。

    九四:乘其庸,弗克攻,吉。

    虞翻曰:巽为庸,四在巽上,故“乘其庸”。变而承五。体讼,乾刚在上。故“弗克攻”,则“吉”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虞翻曰:应在二。巽为号咷,乾为先,故“先号咷”。师震在下,故“后笑”。震为后笑也。乾为大,同人反师,故“大师”。二至五,体姤遇也,故“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虞翻曰:乾为郊。失位无应,与乾上九同义,当有悔。同心之家。故“无悔”。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同人》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四家,其中以虞翻注释的最多。

    历史到了唐后期,李鼎祚把今本《周易》的每卦内容上附会上八卦说法,如这一卦里的起头妄添上“(离下乾上)”的说法,这是承继唐时孔颖达奉旨注疏的《周易正义》里的编辑法。而三国时期王弼对《周易》做的注,并没有这种编辑法,严格的说妄加在今本《周易》一书里所谓每卦里的八卦之说是从唐开始的。又如所谓《同人》卦里八卦称法后又加上卦名“同人”,实际上“同人”本是这一文章里的前两字,与文章内容是个整体,并是文章内容的提纲挈领,即贯穿了文章里的思想内涵。因在这一文章里,贯穿了五个“同人”之说。

    我们来看在对所谓的这一卦辞里的前半段内容,是个如何的说法。即郑玄对“(离下乾上)同人:同人于野,亨”的注释说法。

    郑玄的注释是:“乾为天,离为火。卦体有巽,巽为风。天在上,火炎上而从之,是其性同于天也。火得风,然后炎上益炽,是犹人君在上施政教,使天下之人和同而事之。以是为人和同者,君之所为也。故谓之"同人"。风行无所不遍,遍则会通之德大行,故曰"同人于野,亨"”。

    对这前半句话里原只有“同人于野亨”这五字内容,即使唐人没有附加上八卦取象(即“某上某下”说法)之前的战国末期至汉代已经出现用八卦取象穿凿附会于《周易》文辞,如郑玄的注释既用早期出现的八卦取象,又结合“汉象数”之说穿凿附会于这几个文字。郑玄说的“乾天”、“离火”,是所谓本卦(即《同人》卦符号)里的八卦与取象。郑玄说的“巽风”,是从所谓本卦里出现的互卦《巽》卦及取象。又通过五行里金木水火土说法而穿凿附会一番封建伦理道理。这就是帝制里所产生的以“象数”去注释今本《周易》,而穿凿附会出的一番封建政治道德之理的“象数理”易学。但你若想通过郑玄那一段话所谓对“同人于野亨”的注释,想明白其含义比登天都难。

    我们再对对“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的注释。

    虞翻的注释是:“巽为伏,震为草莽,离为戎。谓四变时三在坎中,隐伏自藏,故“伏戎于莽”也。巽为高,师震为陵,以巽股升其高陵。爻在三。乾为岁。兴,起也。动不失位,故"三岁不兴"也。”

    虞翻同样以“汉象数”去解释这一所谓的爻辞内容。

    从虞翻这段话里穿梭于那些卦说中,如出现的“巽”、“震”、“离”、“师”、“坎”卦,况且又夹杂着“数”说,却让不明“汉象数”说法者,是个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虞翻说的《离》卦是所谓本卦里的八卦之一;《巽》是本卦里的“互卦”;而《师》卦则是六十四卦里的一卦,因《师》卦是“汉象数”说里的“变卦”,是有《同人》卦符号阴阳转变出的另一卦,而《震》、《坎》卦是《师》卦里“互卦”了。虞翻转了这么大的圈子,对所谓这一爻辞内容的注释等于嘴上抹石灰——白说。

    对虞翻其它犹如胡诌八扯的注释,也就不再一一说了。

    3、附录:

    (1)附录《周易·同人》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同人》原创文本格式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于门,无咎。同人于宗,吝。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年不兴。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同人于郊,无悔。

    ②《周易·同人》春秋文本格式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遁:同人于门,无咎。

    ()乾:同人于宗,吝。

    ()无妄: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家人:乘其墉,弗克攻,吉。

    ()离: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革:同人于郊,无悔。

    ③今本《周易·?》内容格式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2)附录《周易·同人》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于门,无咎。同人于宗,吝。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年不兴。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同人于郊,无悔。

    (译文)

    十三、聚集民众的力量,则通达顺利,能成就大事业,更利于君子之治。

    把民众的力量聚集在国门,没有过失。若把民众的力量聚集在本宗之中,会有过失。把军队埋伏在军事重地,把守着制高点,做好长期的防守战备。(来犯者)登上城头,也不能攻破,这是聚集起民众防守保卫的结果。聚集民众的力量,先呐喊壮我声威,后取得胜利而欢笑,大军胜利会师。这正是聚集起民众的力量,又是为了广大的民众,才无怨无悔。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解说)

    本篇是讲述聚集民众力量,应遵循的方针原则问题。

    “同人”:众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这是本篇的论题。“聚集众人力量是为了广大的人民,则通达顺利,能成就大事业,更利于君子的前景。”为何“同人于野”就能亨通,就是有利“涉大川”与“君子贞”呢?

    这里的“野”是个区域概念,“野”与“国”在西周时期是不同的区域划分。“野”相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而“国”相当于城市。“野”是城外的地区,“国”是城内。这里的“野”是寓意政治上应遵循的方针原则。作者提出的“同人于野”才是有利的事情,"于野"就是发动起农民,如共产党早期革命,发动民众,走工农联盟道路。在抗日战争时的方针是放手发动群众,才能走向胜利。

    聚集起广大民众力量,这就是本篇的命题,而本篇也就是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

    “同人于门,无咎。”

    这里的“门”,意思是指城门。“无咎”:没有过失。这一句是寓意着代表谁的利益问题,是大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问题。众人聚集于“野”于“门”都没有害处。“野”与“门”是寓意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

    而“同人于宗,吝。”正是对比阐释“同人”于何处的道理。

    第一自然段是从正面来论述众人的力量应放在国家人民利益至上。而本段则是从相反的一面来论述。

    “宗”:指本宗,小宗,小派。“吝”:耻辱,或叫有问题的意思。总之,“吝”是代表的不是好结果,与“亨”,“无咎”之意正相反。

    “同人于宗吝”这是以对比的手*论证“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这一命题的。正是“同人于宗”是违背了“同人于野”这一正确原则,就会是“吝”结果,即不会是好结果。这“宗”是对比“门”而论,这是象征着政治含义的。这是论述众人力量如何利用的问题,如同发动起民众的力量为谁所用的问题。作者强调的是众人的力量应该放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至上。

    第三自然段是承上面的内容,来讲进一步实现“同人于野”的道理。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年不兴”。

    “伏”隐藏,埋伏。“戎”:军队。“莽”:丛莽。

    本段意思是说“把军队埋伏在军事重地,把守着险要地段,做好长期的防守战备,不可兴师妄动”。坚持这一战略思想,就是“同人于野,利涉大川”的事情。把民众的力量汇集起来,团结一起,再把军队派在重要的军事重地防守,这就是政治上的远见。

    第四自然段说明了,经过人力,财力的积聚,富国强兵的目的实现了,也就是国防建设的力量大大增强了。这就是本段“乘其墉,弗克攻,吉”的含义。“墉”:城墙,高墙。“弗”:不。

    本段其意是“(来犯者)即使登上城墙,也不能攻克。”这就是实现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其结果自然是“吉”了。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号”:大声的叫喊。“咷”:哭。“号咷”:啼哭呼喊,欢呼等意。“克”:战胜。

    这是描述取得胜利前后的情况。“聚集众人的力量,先呐喊壮我声威,后取得胜利而欢笑,大军胜利会师。”这说明了发动起来民众的力量,是执行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才取得的胜利。

    最后“同人于郊,无悔”,这是所做的总结。正是众人聚集起来,团结一心,积极备战,才能实现保家卫国,才不会出现悔恨的事情。

    《同人》是一篇讲述发动民众力量为谁所用的利害关系问题。本篇所强调的是把民众的力量用在国家的利益至上,而不是宗族或小集团的利益至上。这里把民众的力量聚集起来用在何处的道理是讲的很明确。而本篇出现的“于野”,“于门”,“于宗”,“于莽”。表现的是不同地方区域,也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总之,是把众人的力量聚集于广大人民利益至上,而不是宗族势力,更不是“家天下”。这里作者所关心的是“野”,“野”是指广大的农村。只有把广大农村里民众发动起来,把这只力量用好。作者讲述的无疑使“君子”认清这种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这是政治关键问题。有了政治上正确的方针路线,才能“利涉大川”与“利君子贞”的目的于实现。

    总之,本篇依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即为君子讲述聚集民众的力量用于何处和如何用的政治道理。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