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在线阅读 - 第242章 茂德帝姬赵福金的婚事

第242章 茂德帝姬赵福金的婚事

    赵桓闯进朱家,朱家人去府空。

    他又怒气冲冲去了恽王府,结果并无二致。

    其实肃王一干人等即便没有离京迁徙往青州,他其实也最多就是说两句狠话,出口恶气而已,并不能真杀人。

    说白了,他今日这般,无非是对王霖“公开示威”的一种回应。

    纯属姿态上的。

    但他今日这种冲动之举,却直接激怒了本来就非常敏感的皇帝赵佶。

    赵佶避开赵桓,立时召集李纲、吴敏等朝中大臣入宫,当机立断将东京禁军的兵权转移到了李纲手上。

    同时直接提出了对王霖的封赏决定。

    检校太傅、渤海郡王,领京东东路转运使,统辖京东东路7州、2府,兼领伏虎军、神武军节度使。

    开府于青州、南京二处。

    异姓封王在宋朝并不稀罕,很多名臣死后也被追封为王,以王霖如今的功劳和品阶,再往上也只能是封王了。

    所以,李纲为首的朝臣并未提出反对意见。

    只是赵佶随后的决定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王霖正妻韩嫣册封一品诰命号齐国夫人,为渤海郡王妃。

    茂德帝姬赵福金赐婚渤海郡王,持金章玉册,为渤海郡王平妃。

    大宋公主,嫁于臣下为平妻,这等事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违背大宋礼法。

    因此赵佶这话一出口,就引起了包括李纲在内所有朝臣的群起反对。

    李纲叩首在地:“官家,此事万万不可!茂德帝姬乃我大宋皇室贵胃,岂能嫁于臣下为平妻,此事于礼不合,历朝历代也无此先例,还请官家收回成命!”

    赵佶早就知道这会引起群臣的强烈反对,早有思想准备,所以表现得很平静。

    他只微微一笑道:“李相,朕知道,帝姬嫁于臣下为平妻,自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肯定是违反我朝礼法的。但是,朕考虑此事已久,茂德对王霖情深意重,前番险些为此命陨深宫,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呐。”

    “王霖为我大宋肱骨之臣,又为朕之门生,类同于朕的子侄。他连番为朝廷累立盖世奇功,前前后后救了朕三回。如今他官至一品,爵封异姓王,郡王平妃也不至辱没了朕的女儿。”

    赵佶居然走下来冲李纲等人拱手为礼道:“还请诸位爱卿给些情面,要知道,朕不光是大宋官家,还是一位父亲,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为情所伤,小小年纪就死于非命吧……”

    李纲等朝臣大惊失色,立时跪伏在地,却仍旧高呼反对:“官家,此事不妥!若皇室公主下嫁臣下,纵然是平妻,也会引来天下士族群情汹涌……万万使不得!”

    李纲身后,数十朝臣反对声不绝。

    赵佶面色沉默下去。

    其实他今日不过是一番试探。

    作为大宋官家,他知道开国初曾有一位公主嫁给了已婚的臣下,那便是宋太祖长公主昭庆公主。

    昭庆公主身份贵重,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孝惠皇后所生嫡长女。赵匡胤没有登基之前,已经是手握实权的臣子。登基之后,更是帝国的主宰。有这样的父亲在,昭庆公主的日子无疑是过的安然无忧的。

    昭庆公主的驸马,便是左卫将军王承衍。昭庆公主在开宝三年,被宋太祖赵匡胤做主嫁给了王承衍。

    当时王承衍家中已有一位妻子乐氏。按照一般情况,已婚之臣都不在皇帝选驸马考虑的行列。

    之所以如此,还是赵匡胤为了拉拢王承衍父子,法外施恩。

    赵佶想了想又道:“诸位爱卿,实则我朝太祖皇帝嫡长公主昭庆公主也曾婚配已婚臣下,此为太祖皇帝倚重开国功臣的实证。如今王霖之功,其实也不亚于我大宋开国诸将了,朕效彷太祖皇帝,其实也无不可。”

    吴敏砰砰砰叩首在地:“官家,太祖皇帝女昭庆公主确乎下嫁已婚臣子,但官家莫要忘了,还有奉旨休妻一说!”

    “王霖与其妻韩氏情投意合,韩氏端贤,此刻又有孕在身,若官家下旨命王霖休妻,另娶茂德帝姬,更会引起天下人诟病,臣以为不可!”

    李纲也附和道:“况且,我大宋祖制,尚公主者不可掌兵,王霖如今执掌十万伏虎军并节制京东各州兵马,绝不可为外戚,请官家三思!”

    赵佶叹息,良久无语。

    他思忖道:“茂德啊茂德,不是朕不为你考虑,而实在是这事办不得……既然如此,你与王霖,就不要怪朕了。”

    赵佶一念及此,便笑笑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反对,那就当朕没有说。此事暂且作罢,李相,即刻传旨明发中外,表彰王霖的平叛救驾之功!”

    “臣等遵旨!”

    李纲和吴敏从地上爬起来,浑身都出了一身冷汗。

    两人匆匆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道官家竟如此宠信王霖,不但异姓封王,还厚加使用,又加兵权,若是王霖再操演出一支五万人马的神武军来,在这大宋天下,还有何人敢与王霖抗衡?

    虽然断定王霖不会反叛,更不会成为蔡京童贯那等奸佞之人,但李纲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

    ……

    韩家。

    这是王霖在离京前最后一次拜访韩家,是为道别。

    这是作为孙女婿,王霖应给予韩家的体面。

    韩家两房三代齐聚正厅。

    但气氛略凝重沉闷。

    王霖与太子赵桓反目成仇的消息已经传开,可能王霖并不在意,但这事给予韩家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王霖从踏进厅来的第一刻起,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韩嘉彦这一房,无论韩嘉彦两口子、第二代韩恕、韩中、韩庆等等,以及第三代韩庭、韩冰等七八人,虽然有些担忧,但不至于表现在脸上。

    可韩忠彦的那一房就明显“忧心忡忡”。

    担心王霖与太子赵桓的冲突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况且王霖还不仅得罪了太子,还与整个御史台言官体系成了死敌。

    大宋开国以来,没有一个权臣能在御史台言官体系的群起攻击下幸存,哪怕是声名显赫的王安石。

    韩忠彦的儿子韩治、孙韩科阴沉的目光一直停留在王霖身上,见王霖与韩嘉彦及韩恕等谈笑生风,韩科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听闻妹夫与太子不睦,不知传言当真否?”

    韩科是韩嫣的堂兄,这声妹夫倒是叫得上的。

    王霖澹然一笑,见韩家众人都竖起耳朵,知道这是韩家上下最关心的事,也不遮掩,便照实道:“谈不上不睦,更谈不上仇敌,不过有些不虞是真的。”

    王霖当面承认,这对于韩科韩治父子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王霖权势再大,也不过一个臣子,太子可是一国储君,未来的皇帝!

    得罪了储君,焉能有好果子吃,而王霖圣卷再隆,终归也来自于皇家,一旦失宠,王霖等于一切归零!

    其实就算是韩嘉彦这边的嫡枝都是面色微变,就是反应不及韩治父子大罢了。

    再说王霖是韩嫣夫君,他们也就是担心而已,并没有别的心思。

    韩治皱眉道:“贤婿,朝中一向说,汝与太子素来交好,此刻何至于此啊?”

    王霖笑笑,却没有说什么。

    韩治韩科父子虽在朝中为官,却不过是中下层官员,远未触及到大宋权力的核心。

    他们并不知王霖与赵桓的矛盾其实正来自于官家赵佶的设计,也并不知,王霖只有与赵桓彻底割裂,才会从皇帝那里得到更多的政治利益。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利益交换,不是他们能理解的。

    王霖当然知道韩治父子在担心什么,但也懒得去解释。

    他对韩家本无所求,看在韩嫣面上,对韩家人有所照拂也在情理之中。

    但有些事情不能明言,若韩家人觉得自己成为了韩家的“危险源”,大可以随时与他划清界限。

    韩科搓搓手,明显有些焦虑起来,他反复斟酌才道:“妹夫虽然有平叛之功,也极得官家恩宠,可妹夫的性子却实在是刚直了些,前番在朝中一番举报,竟将御史台数十名言官悉数打入大狱,得罪言官本就不妥,此番又与太子生出嫌隙,思前想后,大有不妥,我看妹夫还是放低身段,主动去修好与太子的关系吧,免得让人说妹夫恃宠而骄呢。”

    韩治也叹口气道:“贤婿性子是烈了些,听闻你竟持剑将翰林秦桧诛杀在延福宫大殿上,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我可是听说现在朝中文臣,都对你群情鼎沸……”

    王霖面色不变,心中冷笑。

    他心道:我还没怎么着呐,这就开始数落、还有想划清界限的架势了。

    王霖眼角的余光扫向韩嘉彦这边。

    韩恕不满道:“三弟,科儿,思衡位极人臣,做事自有主张,如何处理朝中这些事,就不需要我们多嘴多舌了吧?今日思衡来辞行,当设家宴款待,来人,摆宴。”

    韩治父子先后起身,勉强笑道:“列位,我这两日身体不适,吃不得酒,至于科儿还要处理公务,家宴就不参加了。”

    父子俩冲齐国两口子施礼作别,向厅口行去。

    王霖澹然一笑,突然开口道:“叔父与兄长想清楚,若是你们今日走出厅去,日后我便视韩家没有你们这一房。”格鱼的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