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在线阅读 - 第486章 抗旱神谷

第486章 抗旱神谷

    崇祯问道:“已经做过清查了?”

    堵胤锡道:“回圣上,虽然江南八府又一州还没有做过新的清查,但是臣与内务府主事马鸣騄大人曾经做过估算。”

    “自崇祯十八年到崇祯二十年,这三年间江南的新生儿总数至少也在五百万以上,此外从山东、河南、江西、福建乃至湖广涌入江南做工的雇工匠户,总数也要超过五百万,所以现在江南八府一州的总口数肯定已经超过四千万。”

    堵胤锡这说的是常住人口,而非江南八府一州的在籍人口。

    “可就算多出来一千万口,也不至于多出五千万石的粮食缺口吧?”路振飞道。

    “若只是多出来一千万口,确实不至于多出五千万石的粮食缺口,因为大口一年也不过吃掉三石六斗,小口更只需一石八斗就足够吃了。”堵胤锡笑着点头说,“所以即便多出一千多万口,也不过多吃掉三千万石粮食。”

    黄道周道:“那么剩下的两千万石缺口哪去了?”

    黄道周问话的语气已经有些严厉,因为都察院和科道言官是由这位老大人分管,所以很自然的就联想到是不是有人中饱私囊?

    堵胤锡笑问道:“黄阁老你莫非忘了么?”

    “什么呀?”黄道周蹙眉眉,“老夫忘记什么?”

    堵胤锡道:“自今年入夏以来,江南的酿酒厂数量激增,从之前的数百家骤然间增加到了数千家之多,酿造发酵酒消耗的粮食消耗了至少上千万石!再加上酿造蒸馏酒所消耗的粮食,一亿石的粮食缺口恐怕还不只。”

    路振飞等四位阁老顿时面露苦涩之色。

    有心想要埋怨崇祯几句,但是又不敢。

    因为导致酿酒厂数量激增的正是崇祯。

    崇祯从徐州回南京之后,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提出要给所有出征在外的镇兵以及募兵提供每天一升发酵酒,实在太奢侈。

    因为这事,路振飞他们四位阁老都曾劝谏过崇祯。

    黄道周更是写了一篇上万字的雄文,打定主意要让崇祯收回成命,然而让人憋闷的是崇祯只用了一句话就堵得黄道周哑口无言。

    朕又没花国库一文钱,你们管得着吗?

    就这一句,差点没把黄道周的脑血栓当场气出来。

    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路振飞、黄道周他们自然看不出其中奥秘。

    崇祯这么做纯粹就是想通过军工业的发展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推动大明整体工业水平的提升。

    通过给镇兵、募兵配备铁锅,促进铁器五金行业的发展。zWWx.org

    通过给镇兵、募兵配备被服,促进被服纺织行业的发展。

    通过给镇兵、募兵配备口粮,促进熟食加工行业的发展。

    通过给镇兵、募兵配备发酵酒,促进酿酒包装行业的发展。

    通过给镇兵、募兵装备偏厢车,促进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

    凡此种种,相当于就是把干柴准备好,然后等到蒸汽机一出来,就相当于一点火星落入到干柴堆,轰,工业革命就爆发了,完美。

    为了给所有的出征在外的镇兵、募兵供给每人每天一升发酵酒,内务府确实是花了不少钱,但是崇祯认为这个钱花得值当,因为这一举措不光是改善了明军的条件,提升了明军的士气跟战斗力,更带动了酿酒行业、制陶行业以及运输行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极大繁荣了大明的工商业。

    黄道周他们几个自然是看不到这么深。

    但是没用,就算有意见他们也只能憋着。

    谁让崇祯真的就没有动用国库的一分钱呢?

    当年的万历皇帝花钱也是大手大脚,而且动用的还是国库的钱,这就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十分瞧不起,相比之下当今圣上可是强多了。

    当下黄道周黑着脸问道:“如此说来,江南八府一州的粮食缺口还真有可能超过五千万石,那么仆倒要请问堵都宪,这么大的缺口从哪里找补?补得上吗?”

    “补得上,完全没问题。”堵胤锡十分肯定的回答道,“今年各省的旱情确实很严重,说是五百年一遇也是毫不为过,但是作为产粮重地的河南、湖广两省,由于在去年以及前年修建好了完善的水利灌既工程,因而并未出现大面积的粮食减产情况。”

    “堵都宪,河南跟湖广当真没有减产?”黄道周却还是有所怀疑。

    黄道周的怀疑是基于对大明官场的基本认知,因为大明官场的生态就是欺上瞒下,只报喜不报忧,所以堵胤锡在巡察过程当中所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情况,而极有可能是河南及湖广地方官员想让他看到的。

    堵胤锡则笑着说:“下官知道黄阁老在担心什么,不过这是多余的,河南的情况就不说了,因为河南的水利灌既设施原本就是下官所负责的,能扛住什么样的水情以及旱情,下官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至于湖广……”

    河南的粮食收成没有受到旱情影响,还有个原因。

    那就是河南大面积种植的都是甘薯、包谷以及土豆等搞旱作物。

    “虽然湖广的水利并非由下官负责,但是下官这次去湖广巡查,期间并未通知任何一位地方官员,与湖广同僚也没有任何接触,所以不存在任何欺上瞒下,下官可向黄阁老保证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实情,绝没有半句虚辞。”

    “是吗?如此说来,仆倒是很想去河南走走看看。”

    黄道周还是不相信,还想着从堵胤锡的嘴里套话,崇祯却不耐烦了。

    “行了,黄阁老你有空真该去河南、湖广走一走。”崇祯刺了黄道周一句,又问堵胤锡道,“堵卿,今年河南的甘薯、包谷还有土豆收成不错?”

    堵胤锡欣然说道:“回圣上,今年河南的旱情其实是最严重的,黄河都彻底断流,但是好在种植的甘薯、包谷及土豆比较抗旱,所以并未出现大面积歉收的情形,以臣估计,亩收两石到三石还是有的,不过再多就没了。”

    “旱情如此严重,还能亩收两三石之多?”

    “这么说来,甘薯、包谷还有土豆乃是抗旱神谷呢。”

    路振飞、张慎言还有孟兆祥闻言顿时振奋不已,如果堵胤锡所言属实,那么在他们的内阁任上很可能还会达成另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华夏从此再无饥馑,从此再也不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这事可不得了,乃是一桩大功德!

    堵胤锡说道:“甘薯、包谷及土豆确实堪称抗旱神谷,就以河南今年的旱情而言,若种植的是小麦、水稻等作物,亩收能有一斗就不错了,这样的话河南必定会出现大饥荒,那些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百姓必定会大量的饿毙,归德、徐州的镇兵只怕也会大量的逃亡,这一来圣上苦心经营的黄淮防线也就不攻自破了。”

    路振飞说道:“圣上,这甘薯、包谷及土豆需大力推广。”

    张慎言也道:“没错,必须在各个省大力推广种植甘薯、包谷及土豆,如此一来我大明就再无饥馑之虞,家家户户皆可安居乐业矣。”

    “必须推广,立即从河南购买储备粮种,拿小麦和稻谷跟河南百姓换。”

    难得内阁的几位阁老都有推广种植甘薯、包谷及土豆的意愿,可不就得趁热打铁,把这个事情落实下来,之前可是强力推都推不动。

    然而这时候堵胤锡却反而说道:“圣上,臣支持在各省大力推广种植甘薯、包谷以及土豆,但是臣建议只在相对贫瘠的旱地或者山地种植,因为在这些耕地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几乎不会有收成,但是甘薯等粗粮却几乎不受影响。”

    张慎言问道:“水田种植粗粮和细粮的区别不大?”

    “是的,水田种植粗粮和细粮的收成没太大区别,都在亩收两到三石左右,或许将来能培育出高产品种,但现在差别不大。”堵胤锡接着说道,“所以现在,还是小麦、稻谷等精粮与甘薯等粗粮混种才是最为可取的。”

    “就这么办。”崇祯欣然点头道,“那就混着种好了。”

    在崇祯的记忆中,前世的农民好像也是粗粮细粮混着种,而且粗粮就是种植在相对贫瘠的山地或者田边地头。

    这时候,孟兆祥忽然又问道:“这次我们大明遭受了如此严重的干旱,也不知道伪顺和建奴那边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也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情?”

    “这个,恐怕是要让孟阁老失望了。”崇祯摇头说道。

    关于建奴和伪顺治下的灾情,李若琏和左懋第早有密报送到南京。

    当下崇祯又说道:“建奴治下的北直、山西以及山东虽然也遭了旱灾,但是灾情却要轻得多,至于伪顺治下的陕西甘肃,今年更是风调雨顺,据说是一个大丰年。”

    “啊?还大丰年?”朱慈炯就很失望的来了句,“老天爷这是不长眼哪。”

    “定王还请慎言!”黄道周勃然变色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岂可言语轻辱之。”寂寞剑客的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