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帝师:我在皇城支教那些年在线阅读 - 第19章 迁都

第19章 迁都

    早朝。

    待几位尚书奏事完毕之后,朱棣缓缓开口道:“朕有些想法想说与众卿听听。”

    朱棣一开口,整个大殿都安静下来了。

    百官们都竖起耳朵,等待着朱棣的下文。

    “虽然先皇将残元已经赶到漠北,但他们贼心不死,屡次侵犯我大明边境。”

    “朕身为天下共主,岂能坐视不管?”

    听到朱棣这么说,解缙心中猛然一动,想起来之前朱棣与他说的事情。

    莫非,皇上要商议迁都的事宜?

    “朕本是坐镇北平之燕王,先皇赋予我的责任就是驻守边境,只是无奈起兵靖难,才于应天府登基。”冠冕上的珠帘投下了一片阴影,让人看不清丹陛之上朱棣的神情。

    “只是最近朕得到消息,漠北的几个部落又是蠢蠢欲动,为此朕夙夜不寐。”

    这一道沉重的叹息声,在针落可闻的大殿中显得尤其的特别。

    每一个出色的政治家都是一个完美的演员,其中永乐大帝朱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臣等惶恐。”

    朱棣又继续说道:“所以朕思虑良久,就想要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平。”

    迁都之事,其实前几年就已经在朝廷里传的沸沸扬扬了。

    但真正将此事放在朝堂上议的还只有这一次。

    其实关于此事,百官都是喜忧参半。

    那些跟随朱棣打天下的北平燕王府的旧臣们,自然是欣喜不已。

    而那些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士,来自南方的大臣们,他们就并不想离开这繁华富饶的应天府。

    这些生长在应天府的士大夫们与江南之地的豪族藕断丝连,朱棣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与前朝有什么联系。

    迁都顺天府,就是要斩断这些士大夫的根基!他们常年盘踞此地,盘根错节,勾结上下,要想理清楚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不连根拔起,实在是后患无穷啊。

    北方的武将们不喜欢南方的湿热,而江南的大臣们却不喜欢北方的寒冷。

    “怎么都不说话了?刚刚你们不还都是议论的激烈的吗?”

    一听到有这种大喜事,朱能张玉等人纷纷出列,“吾皇圣明!”

    但显然文官们却并不买账。

    很快,户部尚书夏原吉第一个站了出来。

    “皇上此事还请三思啊。”

    “之前皇上请建造船队出海宣扬我大明国威,国库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若是现在再行迁都之事,在顺天府还需要建造宫殿宗庙,那所花费的银子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再加上需要征发民夫进行建造,不但劳民而且还伤财啊。”

    “不仅仅如此,若是皇上迁都前去顺天府,那么文武百官和各处衙门自然也要在顺天府重新修建宅邸,这样花费算了,那可是不计其数。”

    朱棣点点头,要按夏原吉所说,那确实还需要抽调大量的百姓。

    自己本来想着只是把燕王府修缮一下便可,但户部尚书这一番话,让朱棣有些动摇。

    朱棣本来就是乾纲独断之君,但涉及到了百姓,他犹豫了。

    “皇上这应天府乃是太祖称吴王再登基之地,更是我大明肇始之地,此地为六朝古都,王气浓郁,实为国都不二之选。”胡广说道。

    但朱能反驳道:“顺天府如何没有王气?”

    “且不说前代定都于此,就说皇上由此靖难登基就是王气所在!”

    赵王朱高燧也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赞同迁都!”

    “父皇得以承继天命,全靠的是燕地军民百姓众志成城的支持,所以顺天府才是龙兴之地!比这南京城强多了!”

    黄淮踏出一步,“皇上,北方饱受战乱,贫瘠不堪,气候寒冷,多有不便!”

    “江南富庶,利于生计,应天府人脉深厚,拥有天时地利。若是将大明的都城迁到顺天府,那就无异于将大明的中枢放在大漠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一旦外敌入侵,那我大明的中枢就首当其冲!”

    徐增寿虽然是长在应天府,但他此时也是选择支持朱棣。

    自己的亲姐夫,自己不支持谁支持?

    “若是皇上将都城北迁,那必然会威震漠北。”

    “再建国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啊!”

    “匹夫之言!”翰林学士邹缉说道。

    “迁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使国库空虚,其损耗无可计数。”

    “加派赋税,夺百姓之财。为了补充空虚的国库,所以朝廷就加大了对平民的赋税,修建新都需要海量的木材。”

    邹缉慷慨激昂的这一番话,让文臣们频频点头。

    “不管是开采矿石、砍伐木料,还是营造宫室衙门,都需要无数的民夫来完成。朝廷对此只能加大对百姓的徭役,但大量的农夫被征发,这就使得田地荒芜,大大影响了粮食生产。”

    朱棣一动不动,就像是木雕一般。

    这时候,他的心里也开始了激烈的斗争。

    “修建广阔的皇城和六部的数十个衙门,占地何其广?土地从何处而来?自然是出自百姓之手!”

    “应天府背靠江南,地域富庶,方便至极。”

    “但顺天府地处北方,离江南太远,其当地的赋税无法满足皇家和百官的需求,若再从江南转运,岂不是加重了我大明朝廷的负担?”

    这时,工部侍郎说道:“现如今,郑和出海所需货物都还没有准备齐全,出海的大船也都还没有准备好木料,如此一来国库如何支撑?”

    文武百官分站两列,激烈的争论不休。

    朱棣听着听着也是十分乏累了。

    “此事暂时搁置,日后再议吧。”

    “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

    ……

    离开大殿的朱棣,心情有一些烦躁。

    本来都已经下定决心想要迁都的念头,这时候动摇了起来。

    “谁才能为朕排忧解难?”

    朱棣来回踱步,“满朝文武,朕能信任的,能为朕分忧的,还能有几人呢?”

    “也就只有苏先生吧。”

    但是今天是苏先生说的周末,自己再去打扰是不是不好?

    一向果断的永乐大帝这时候也踟蹰了起来。天禁杀的大明帝师:我在皇城支教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