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江东霸业在线阅读 - 第464章 清河崔氏

第464章 清河崔氏

    崔琰叹道:“昔日袁氏称雄河北,国富民强,但奈何袁绍矜骄自大,兵战累月,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在下身为其臣,却不能谏止,铸成大错,实在愧对父老乡亲。”

    孙策无奈道:“袁绍为人外宽内忌,好大喜功,亲小人而远贤能,自古像他这样的人,哪有不身败名裂的?”

    二人感叹连连,崔林才插上话,抱拳道:“大将军自到河北,军纪严明,救生灵于涂炭,免赋税、开河道,王师仁声传遍河北,百姓称颂,正乃冀州士女所望于明公也。”

    孙策点头问道:“袁谭退守幽州,将冀州托付于我,岂能不尽心尽力,以孚民望?先生出自民间,若当今举措,有何不妥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不敢当!”崔林答道:“自袁绍出兵以来,兵战连年,府库空虚,以致北方震动,今河北贫困,而将军跨海北征,将士疲弊,此时休兵养民,缮置军器,愚以为正是上上之策。”

    孙策无奈道:“冀州曾为天下首富之地,带甲百万,府库充盈,不想却被袁氏父子糟蹋得一片狼藉,若不以民为先,如何能够长治久安?”

    “将军高见!”崔林言道:“天下财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为长久之计,如曹操屠/城害民,袁绍穷兵黩武,无异于杀鸡取卵,将军深谋远虑,在下佩服。”

    崔琰问道:“方才进城,听闻将军又拨付军粮赈济中山百姓,可有此事?”

    孙策点头道:“不错,正如德儒适才所言,军粮同样取之于民间,中山百姓为黑山贼所害,劫掠房舍,毁坏良田,无粮过冬,马上又是春耕之期,不得不先解燃眉之急。”

    崔林赞道:“将军助百姓渡过难关,待来年开春广种粮食,秋收之后便有余粮纳税,此乃长久之计。”

    孙策笑道:“孤做事向来一视同仁,一碗水也要端平,中山也是冀州之地,同样也免三年免赋税,先养民,再用民。”

    孙河在身后听得嘴角狠狠抽了一下,好家伙,其他地方只是免税,这中山郡不但宽免,还无偿送粮,大哥快变神仙了。

    崔琰抚须笑道:“冀州之地虽有兵患,但这十余年还算稳定,土地丰腴肥沃,不似中原贫瘠。只需一年时间,便可恢复生机,两年便能纳粮,大将军却免三年赋税,只怕刘皇叔来,也未必有如此胆魄。”

    孙策点头道:“自来攘外必先安内,足食方可用兵。如今兵起连年,就算府库充盈,军粮足备,但民间土地荒废,百姓饥寒交迫,必然又会盗贼四起,流寇作乱,前功尽弃,唯有内部清宁,方可安心御外。”

    崔琰笑道:“此言极是,若地方不靖,田地为墟,荒草成窼,百姓作乱,又要发兵征剿,非但贼患难平,反而徒增民怨。”

    崔林叹道:“其实盗寇多为无衣无食的穷苦百姓,出兵讨贼,杀之不忍,纵之必将又为祸患。若不能妥善安置,散而为乞,聚而为盗,长此以往,必为大乱,导致国力衰损,黄巾之乱可为前车之鉴,大将军体恤民情,高瞻远瞩,在下不如也!”

    孙策心中一叹,这个道理也只有吃过苦的崔林才有感触,而作为名士清流的崔琰,虽然经历乱局,也曾四处游历,但也只说出了表象,崔林则说出了根本。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必定导致中原空虚,五胡乱华的隐患就在这里,孙策哪怕晚一点出兵,也要先保住百姓,让他们休养生息,有了人口基础,才能保证国力强盛。

    不过面对这些世家豪族,孙策也有一套说辞,不动声色继续说道:“朝廷粮饷皆取自民间,若百姓无田可种,无家可归,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要安定民心,必须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公正执法,让百姓安居乐业,方可长治久安。”

    崔琰早就知道孙策在江东整治世家,稽查土地、核查人口的事情,岂能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

    当下抱拳道:“不先使民安居乐业,民且饥寒,又如何能够养兵?大将军爱民如子,革除弊病,此乃千秋万代之功业,我等自当全力支持。”

    “明公果然高风亮节!”孙策欣慰一笑,抱拳道:“一月前博陵崔州平捐款两百万,入资三百万,用以治理冀州。却不知清河崔氏,能否也为治河安民出些力?”

    孙河正在后面听得津津有味,有如茅塞顿开,正为刚才责怪孙策感到惭愧,听到这句话顿时眼神变得飘忽起来。

    “这可真是……”心中叹息,大不敬的话,也只能憋在心里。

    “呃,咳咳,这个——”崔琰也搞了个措手不及,大家都在谈论天下大事,怎么忽然就提到家族之事了?

    久闻孙策爱财如命,为了敛财不择手段,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刚才一番高谈阔论已经出口,这时候若是推诿,便显得自己表里不一,太过虚伪,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崔林忙道:“崔州平不惜散尽家财,不过是为掩其父崔烈当年买官之事,以此来挽回崔氏名望,其心叵测,不足为例。”

    崔州平正是司徒崔烈之子,当年汉灵帝卖官鬻爵,崔烈花五百万钱买了个司徒,本想提高崔氏名望,结果却弄巧成拙,成为一时笑谈,崔烈名望衰退,博陵崔氏也一蹶不振。

    崔州平正是为此事羞愧难当,远走荆州,与诸葛亮寄托情于山水之间,这次随诸葛亮再回冀州,散尽家财重振家族声望,正是诸葛亮给他的建议。

    “能为将军分忧,治理冀州,乃在下之荣幸!”片刻之后,崔琰下定决心,抱拳道:“此次承蒙将军保住清河未遭兵乱,否则家族必遭横祸,就算倾尽家资也在所不惜!”

    崔林吃了一惊:“兄长?”

    崔琰毕竟是真正的大儒,高格亮节,不是那些沽名钓誉之徒可比,正色言道:“清河崔氏愿捐款八百万,开春之前,各家自会遣散家奴,交出多余的土地,全部交由朝廷处置。”

    “好,痛快!”孙策也喜欢崔琰这种敢作敢当的耿直性格,起身施礼道:“先生此举,足为河北各族之表率,彪炳千秋。”

    崔琰抚须笑道:“除此之外,在下愿私自出资两百万,以为将军治军之用。”醉木犀的三国之江东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