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季汉当兴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五章 征辟

第三十五章 征辟

    翌日下午,丞相府西曹掾李邵带着官凭告身文书、黑色官服、主簿铜印等一应上任之物来到杨清家中,正式通知他诸葛丞相已征辟其为丞相主簿。与先汉不同的是,虽然杨清事实上是诸葛亮征辟的丞相府属官,但他在程序上却为季汉朝廷任命而成为了实际上的朝臣,其实这也是季汉的朝政由东汉的事归台阁转为丞相府的缘由。

    西曹掾乃主管相府内官员任免的要职,李邵也是才任此职不久,他对杨清近日的声名也有所耳闻,他见杨清年纪轻轻就得如此紧要的官职,而自己过了不惑之年才与其相若也是一阵感慨。不过他乃清正耿介之士,自不会生嫉妒之心,见杨清接过任命文书后随即道了声恭喜。

    杨清没料想诸葛亮的征辟来的这么快,更没想到诸葛亮会将主簿一职给他,三国时期主簿这个职务在后世可是太出名了,如吕布曾为丁原的主簿、杨修曾为曹操的主簿、廖化曾为关羽的主簿,杨清弗一入仕就进入丞相府的核心队伍,可见诸葛亮对他的器重。

    “敢问李曹掾,我的俸禄一月是多少数啊?”杨清对李邵问道,他身上的钱用的七七八八了,实在是有些囊中羞涩,急需朝廷给他救急。

    李邵听得此问一时有些懵了,他对杨清在文学上的才名有所耳闻,他自己也是爱好诗文之人,本想乘这次机会好生向杨清请教一番那个新出来的词文,没料到与这位杨君的首次话题竟是月俸几何,看来这位杨主簿确是出身寒微。

    李邵心中不禁莞尔,面上还是一本正经地回道:“主簿与邵的官职一样皆是秩比四百石,月俸四十五斛。”李邵还怕杨清不清楚一月能领多少官俸,又详细地解释了一番,杨清这才明白自己一月能有多少钱。

    原来汉代官员的品秩虽然以石数为差,不过不全给以粮食,而是钱、谷分给。当按钱发俸禄的时候,钱、谷之间的换算比率是固定的,所以当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官俸实际上就贬值了。而所谓秩千石、二千石,其实这里说的是个虚数,并不是说秩二千石的官员就真发他二千石的粮食。真正的俸禄,是用斛为计量单位的,一斛等于一石也就是十斗,东汉最高的职务为太尉、司徒、司空,三者合称三公皆是秩万石的官员,而他们的月俸是三百五十斛。

    一斛米谷大概有一百二十汉斤(折合现在约六十斤),三国一般年景一汉斤大米约在一二钱之间,则杨清四十五斛月俸以粮价计算约六七千钱。至于换算成现代工资同样以粮价作为参照标准,对比东汉的五铢钱和人民币的价格比,有专家考证出汉钱的一钱约等于今天的一块五,故而杨清这个主簿的月工资在万元左右。

    经李邵言明,杨清还知道自己除了这四十五斛的俸禄以外还有各种福利,如皇帝年终会进行腊赐赏予官员钱、谷、肉等物,他心中喜道看来这个主簿终于可以让自己不再为生计而奔波担忧了。

    杨清见最关心的俸禄之事已然明了,又乘机问了李邵许多官场上的注意事项,李邵倒也倾囊相告,一时间两人也熟络起来,由于时间关系,李邵临了还是未能与杨清谈到诗词,不过两人约好空暇时邀上三五好友再会。

    “曹掾,今日那位杨主簿公观之如何?”李邵刚一回到官舍,麾下一众属吏就上前问道,没办法最近杨清声名震于成都,又得诸葛丞相接见数个时辰,自诸葛亮开府之后,他们还未曾见过何人能得丞相如此器重,恐怕只有马参军能与之相较罢。李邵自然知道众吏的心思,不过他正好想乘此机会敲打敲打手下人一番,免得这帮人惹出了什么岔子。

    “这位新晋的杨主簿可谓是青年俊杰,才干自不用多说,其为人也是谦虚有礼的。”李邵严肃地说道:“尔等日后要尽力配合杨主簿行事,勿要起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免得本官还要替汝等善后。”众官吏得了李邵的提点,自然明白自家主官的意思,齐声唱了个喏各自散了去。

    “杨明之啊杨明之,希望你能对汉室、对诸葛丞相有所襄助!”李邵待众人走后轻轻地叹了一句。

    第二日上午,杨清按照与李邵的约定来到丞相府报到,还未到门阙前,他已远远望见李邵在府门口等候,与李邵并排站着的还有一人,杨清加快步伐上前一看,原来是马谡。m.

    “清何德何能,竟让参军和曹掾一同在此等候!”杨清见礼道。

    “哈哈。明之上任,我这个西曹掾自当迎你入府视事。”李邵笑道:“至于马参军则是......”

    “至于谡,则是丞相特命我也在此迎候,待君安顿好之后再带你过去见他。”马谡接过话解释道。

    “原来如此,有劳参军和曹掾了。”杨清再次拜谢道。三人在府门口又寒暄了几句,李邵和马谡引着杨清进了府内。三人一边交谈,一边穿堂过院,路上遇着各曹掾属,李邵和马谡也会顺道引见。杨清上次来丞相府只粗略地看了一番,这次经过马李二人的介绍他终于对相府的布局有了个细致的了解。

    丞相府四周各有四个大门,这个形制类似宫阙,有个专门的名目唤作四出门。因丞相总揽朝政、位高权重,按照西汉制,相府可采用一些皇宫禁省的形制,只不过到东汉无丞相只有三公,四出门制度便不再行使。不过依马谡所言,诸葛丞相受两代天子器重,故而季汉的丞相府布局多采用西汉的规制,所以丞相府仍然设有前后东西四个大门。

    而整个丞相府的主要建筑群则为三重进的院落,以府门也即前门和中门、阁门相隔,按制这三道大门还有其附属的垣墙和其他设施。进入府门至中门之间有官员办公居住的吏舍,东西二门也在第一重院落的两侧,按制相府东西门最为重要,本应有两位长史驻守在此二门附近办公,但此时国家初立,一切从急从权从俭,加之此时仅有王连一位丞相长史,诸葛亮又时常要与其商议国事,因此王连并未在此办公,仅让一名少史在此驻守负责东西二门。

    进了中门,其内为丞相居住办公所在,因此中门以内也称作相舍,中门亦称为相舍门,有手持兵器的门下在此守卫并负责通传之事,所有守卫的门下皆由门下督统管。而第三道大门阁门则把相舍分为内外两个庭院,中门至阁门之间的院落称为相舍外庭,相府正堂也就是百官朝会殿、诸曹吏舍、花园、庭楼等地皆在外庭。东西二曹在相舍阁外庭院的东西两侧,其他诸曹则在外庭后园附近。

    阁门以内即为相舍内庭,则是丞相听事、燕居、会晤宾客所在。相府阁门因其颜色与皇宫禁省的门闼颜色相同,因此也称作黄阁,按先汉制相府阁内应无钟铃,也应无其他官寺之铃下、侍阁等属吏,通传之事一般应由主簿或守阁奴婢处理,而外人入阁需先行脱履。不过诸葛亮为确保国事传递的效率和保密性,如今相府钟铃及专司通传的属吏皆有,外人进入阁门也无须脱鞋。由于主簿乃阁下群吏之长,故亦被称为黄阁主簿,而杨清这个主簿的官舍自然在外庭靠近阁门的地方。

    至于诸葛亮的公房其实在黄阁也叫做听事阁这个建筑群中,按汉制,官员处置公事听取属吏汇报有固定时间,每日早晚两次,官员在此之外可以不处理公务。不过依当前大汉的形势和诸葛亮的性格,此项制度从未执行过,只要有事一天之内任何时候各级官吏皆可入听事阁汇报公务。

    其实相舍内庭还有一道门称为寝门,门内自是诸葛亮及其家眷仆人所居之地,不过他在相府外另有自己的府邸,为了公私分明,一般黄月英他们不会来此居住。

    杨清跟着马李二人到了主簿吏舍,令史、御属、铃下等一众属吏早已在此恭候。李邵出言相互介绍了一番,众吏上前见礼后,杨清又问候自谦了几句,随即挥手让他们各自退下做事。

    如今杨清是此处官舍的主人,他此时倒也不谦让,邀着马谡、李邵进了自己公房,三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李邵识趣地告辞回去了。

    “明之,没想到你我二人竟会如此之快就在相府共事了。”马谡见李邵走后,笑道:“而且,我也没想到丞相会将主簿一职交给你,这下君得偿所愿,可一展所长了。并且,你我可随时谈论兵事,共同为丞相献策了。”

    马谡好论兵计,且在此道上有着不小的造诣,丞相府中少有能在兵法上辩得过他的人,在他眼中如今的大汉只有诸葛丞相一人在兵法上胜过他,可是丞相事务繁忙,他也不好总是去打搅,因此马谡常生寂寥之感。遇到杨清后,他觉得终于找到个在兵法上能和他谈得拢的人,因此马谡对杨清入得相府也是颇为高兴。

    杨清谦道:“清初入官场,日后还需参军多多提点才是。”马谡道:“好说好说,你我乃知音,这些事吾自当助之。”杨清心中苦笑,虽说上次他与马谡聊得倒也可以,但什么时候就成了知音了,他自己怎么不知道啊,不过此人倒是热心,可以深交。

    马谡哪知杨清的腹诽,他一看时候不早了,再聊下去怕会误了丞相之事,急道:“明之,你我闲时再叙,此刻与我前去面见丞相吧。”军师中郎将的季汉当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