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69章 代天巡狩

第69章 代天巡狩

    相对于前面两次略显仓促的扩军事宜,这一次扩军则显得更加有条不紊,实际上也是李晟参考了明清军事发展潮流,并且所实现的针对性改革。

    历朝历代的军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当前的需求,明朝同样也不例外。

    早期的明军主要采用卫所制度,这也绝非首创,实则承袭了元代武将世官、军兵世役的军户世袭制度,这种军事力量由于还有屯田职能,使得战斗力很有限,当然这也是军队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资源有限,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一支足够庞大的军队。

    实际上,即便到了清朝的时候,卫所制度也渐渐融入了绿营军制度中,包括现如今的革新军里面,也是存在着屯田兵体系。

    当然,李晟在这个问题上足够清醒,他并不会天真的认为屯田兵可以成为军队支柱力量——在李晟看来,屯田兵属于准军事力量,他必须要建立一支足够精锐的主力军,哪怕人数少一些也没关系。

    革新军中作为主力的四个标军都属于脱产部队,通过精简野战军提高专业性,并且保持每日训练的传统观念,来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步兵第一标,下设四个营,其中一个是全火器营,另外两个为长矛营,最后一个是辎重营,一个标属骑兵连,一个标属炮兵连,一个标属亲兵排,共计两千五百五十人,所需一应武器战马后续补充。”

    李晟念完后,沉声道:“第一标标统为张义,副标统陈三石,督导何征。”

    当众人听到这里时,顿时为之一愣,第一标标统居然给了张义,没有给谢春,不过仔细想想也还算正常,毕竟二人一直都属于原忠贞营体系的一线将领,无论给谁都说得过去,

    不过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看向了谢春,只见谢春脸色一如往常,似乎早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

    除了这个标统人选之外,更令众人好奇的是,陈三石居然卸任了亲兵哨,前来担任这个副标统,莫非失去了火帅的信任?

    然而,陈三石的脸色比起谢春还要淡定几分,谁也看不出端倪。

    反倒是最后这个督导职务,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好奇。

    李晟清了清嗓子,主动介绍道:“督导一职,主要负责全标的军容军纪,保障营中的纪律,同时也组织全标士兵的学习。”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听到这里,众人顿时恍然大悟,这么说来督导除了没有指挥权,其余的权力倒还是非常大的。

    李晟继续道:“步兵第二标,编制与第一标相同,下设四个营,第二标标统袁武,副标统赵轩,督导蒋廷奎。”

    听到第二标军官配置,众人又觉得理所当然,袁武在之前一战中可是立下了大功,由他担任这个第二标标统再合适不过。

    李晟清了清嗓子,沉声道:“过去我军中缺乏足够的战马,但是这一次作战缴获了一部分,我打算再去找人买一些马回来,组成咱们的骑兵标。”

    “骑兵标下设两个骑兵营,每个营下设三个骑兵连,再加上一个辎重营,全标一千六百八十人。标统谢春,副标统高凤阁,督导何征。”

    不得不说,这番安排也充分体会了李晟的良苦用心,可以说骑兵永远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必须要找一个能放心的人去掌握,就好比刘宗敏于李自成而言,而在革新军中的刘宗敏自然是谢春无疑。

    除此之外,高凤阁也是陕西人,自幼擅长骑马,属于难得的骑兵人才,便被李晟一路提拔,任命为骑兵协副标统。至于何征则是原来后哨的副哨长。

    “至于最后一个守备标,我只准备编练三个营,一个长矛营,一个刀盾营再加上一个辎重营,全标人数一千七百四十人。标统薛原,副标统赵轩,督导王满囤。”

    “最后,原亲兵哨改为侍卫营,下设三个火器连,两个长矛连,一个骑兵连,再加上两个辎重连,合计一千三百人。营长赵蒙,副营长王瞻。”

    “全军正式兵力一共包括九千八百二十人,为此次扩军训练之目标。”

    当李晟说完之后,所有人都有些为之发愣。

    原来就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发展得如此壮大了。

    当然,按照李晟的精兵思想,想要将革新军彻底蜕变成一支强军,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包括物资方面,光是眼下的郧西县根本养活不了这样的一支强军。

    “看来,是时候要走出勋西了!”

    ......

    七月十八。

    襄阳城迎来了一个令人可喜的阴天,过去酷热的天气已经让许多人都晒变了人样,许多百姓们也开始走出家门,市集上多了些人气。

    然而,在此时的督师行辕附近,却透着一股子寂静,站立在附近的官兵们表情也颇为肃穆,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派来的新任督师已经驾临了。

    由于军情颇为紧急,杨嗣昌一路上也不敢随意耽搁,纵使穿州过县时有不少地方官想要接风洗尘,可是他都选择了拒见,这在过去是极为少见的——毕竟往日里的高官出京,多少也会给地方一些面子,沿途骚扰总是少不了,因此光看这一次出京的阵势,就让人觉得不同凡响。

    实际上,当崇祯皇帝得知杨嗣昌的行动时,他也颇为欣慰,认为杨嗣昌还是非常能干的,有一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意思了。

    杨嗣昌一路经由磁州、彰德、卫辉、封丘,再走开封、朱仙镇、许昌、南阳,等到他穿过了新野后便于七月十六的夜间抵达了襄阳。而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派人通谕湖广巡抚、郧阳巡抚等人赶赴襄阳,听候他面授机宜。

    等到了今日时,这些地方大员们便已经火急火燎地赶到了襄阳,等待着督师杨嗣昌的接见。

    此时辕门外正站着明盔亮甲的一排排官兵,看着就是战场上厮杀下来的精锐,为首一名小校正握着刀把,一脸凝重地来回巡视,而在他身后的旗杆上,两面杏黄大旗垂下,其中一面写着‘督师辅臣’,另一面则写着‘代天巡狩’。

    不一会功夫,辕门外来了许多青色小轿,从上面下来了一个个身着官衣的老大人,经由门口小校辨认身份后,便将他们送入了大堂。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